歲月極美,在于必然的流逝,春花夏日秋月冬雪。
——三毛
十多年的成長,帶著痛,我是一直看著啊,時間從無數縫隙穿過??缭絻蓚€世紀,留著憶,我才終于成長了,世間開始變得清晰了。不可或缺的東西總覺得太多,而這必然的流逝,是否才是這一切的初衷呢?
流逝的文字
當自己最初拿起筆的時候,因為在周圍環境中耳濡目染,懷著虔誠的心情,寫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詩,沒有韻律,沒有美好的詞藻,寫給守衛森林的守林人。那時候,我懂得了守望。緩慢的成長等來了身邊的第一個朋友和第一群同學,單一的心思被染上了虹色,生命不再只有自己和父母親人,再抬筆寫下自己的文字時,滿篇章都是對他們的依賴。那時候,我懂得了友誼。終是要步入與眾不同的學海之路的,考卷與練習冊重重疊疊成小小的山丘,懵懂的生命伴隨著青春的成長痛,又寫下文字時暫時告別了那應對考卷的筆墨,寫下回顧與憧憬中,坎坎坷坷的磕磕碰碰,苦中作樂的甘之如飴。那時候,已不再是無憂無慮的孩子了,是踏著泥濘在雨中歡笑的少年少女。文字被寫在紙上,有些被保存下來了,有些被揉成紙團丟掉了,但實際上,過去的文字都隨成長流逝了,但成長中的自己,所得到的,是包括守望、友誼、堅強在內的更多東西,是這歷程中不會消褪的墨跡。
流逝的曾經
龍應臺的文字曾打動了三代人的心,而我,是那最年輕的一代。十多年前,兒子被送去幼兒園,三步一回頭,淚眼汪汪地告別母親,舍不得家的溫馨。小時候,父親無微不至地照顧女兒,總是笑著,沒有一絲滄桑。多年后,當兒子變得獨立,用背影告訴母親:不必追;當父親病重去世,被送進焚化爐的身影告訴女兒:不必追。作為母親,作為女兒,卻只能目送他們漸遠的背影。當自己步入更辛苦的學生生涯后,每日夜晚,母親為我端上夜宵,我才發現母親頭上已有不少白發,以前和孩子玩鬧的她已成了過去。相對的,那么些早晨,自己說上一句“再見”之后,母親是否也默默注視著我的背影消失在門口?是否也會想起曾經那個蹦跳著上學去的還不時回頭傻笑的孩子呢?可惜,找不回去啊,我們都坐上了時光的過山車,中間相差二十八年??墒牵覀兌歼€記得那時,很多個那時。曾經的故事,屬于曾經,是作為被流逝的存在,甚至,被遺忘了。自己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路上的花開了,就必然有一朵花凋零,身邊的人變多了,就必然有一些人離開了,新的故事多了,舊的故事成了回憶。歲月流逝了,曾經也流逝了,帶去了過去的種種,驚覺時,卻只能以目光相送。日暮下,望著落日投下余暉,也知道了這一天的盡頭已不遠,而又告訴自己,這照耀的痕跡不會消亡。我們無法阻止曾經的流逝,所以,這時候不必追,就讓它烙印在心中。
流逝的痛
生命的過程,充滿了疼痛,不論是身是心,從呱呱墜地開始,注定了生命的伊始便是疼痛的,從自己,從家庭,從社會,從國家。回望過去已隨時代流逝的生命,杜甫憂愁的痛,魯迅憤慨的痛,無數戰士犧牲的痛,流血的痛,痛,不是生命的懲罰,是荊棘中的光源,時間流逝過后,為痛帶來了洗禮,熠熠發光,展現出了生命的價值。我一直在成長著,作為成長中的年輕生命,無數份考卷所帶來的結果,感到摔倒時的痛,總是遇到難以解決讓人愁眉不展的碰壁時的痛,環境總是一波三折卻難以適應的遭遇波折時的痛,無數個夜晚,挑燈學習,盡管總想拉下名為“放棄”的那一盞燈火,不過自己不必抱怨,痛已過,已經流逝向離自己漸遠的過去,滿腔熱血,更加美好的未來在等待自己。如同雨后天晴,潔凈如初。
任之流逝,成長依舊
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在不停流逝,一紙手書,也寫不盡流逝的雪風暖日與燭光冷月,不過,或許我可以期待一下地平線那邊的未來,可是我卻無法期待過往,因為流逝的一切不可追及,但我看見了長大的自己的笑容里,多了幾分閃耀的成熟與寧靜的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