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說,愛是一種特殊材料制成的媒介物,使人容光煥發,青春常在;文學家說,愛是一首激動人心的抒情詩,讓人心潮涌動,熱情澎湃;醫學家說,愛是一劑千載難逢的心理良藥,令人經絡疏通,憂愁不再;教育家說,愛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教育手段,使人學業有成,精神百倍。愛是一首歌,一首讓你心潮澎湃的歌;愛是一顆心,一顆熾熱的心;愛是一份情,一份流之不盡的情。
可是很多時候,總感覺自己生活在愛的荒漠中,眼睛看到的是丑惡之景,耳朵聽到的是罪惡之音,心里感到的也只有落默、孤寂、抱怨、憤懣……
曾抱怨媽媽太嘮叨,每天囑咐別忘了吃水果,喝牛奶;曾抱怨爸爸太嚴格,總是要求作業做完后才可以看電視;也曾抱怨過老師,怎么會有那么多規矩,不準課間大聲喧嘩,不準在教室吃零食,不準……不準……為什么你們什么都要管,什么都不放心?
直到那一刻,我看到了張劍鑫的文章《每個人都是一個被牽掛著的風箏》他說:兒時,你是父母手中的風箏,父母的關注就是那根線,它牢牢地牽著你,不讓你失去方向;上學后,你是老師手中的風箏,他讓你最大限度地規避叛逆的風險,不致讓你的青春年華留下太多的后悔!人生是風箏,總有一根叫關注的線牽著你,或長或短。你在這頭,愛你的人在那頭!
原來不是愛不存在,而是我一直忽視了這根叫關注的線是對風箏愛的線,所以失去了很多本應該感受熱情澎湃的美好時光!
成長中,我們太多關注的往往是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常常把身邊親人十幾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看做理所當然,有時甚至視而不見、置若罔聞,任由叛逆的反骨恣意妄為。其實,愛時時包圍著我們。對我們來說,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
再次審視自己的生活,用心感受,我發現---------
當我憂愁的時候,母親一句“沒什么大不了”的寬慰,老師一句“下次再來”的鼓勵,同學的一句“已經很好”的激勵……這根叫愛的線就像一縷暖暖的春風,吹散了我心中的陰云,讓我這只風箏飛得很溫暖!
當我得意忘形的時候,父親當頭一聲呵斥,老師一柱嚴厲的目光,同學一聲冷冷地嘲諷……這根叫愛的線一下子將我扯回到原地,讓我這只風箏,飛得有節制!
當800米的跑道上,我疲憊地想要放棄的時候,同學們的聲聲加油吶喊,讓我發現這根叫愛的線讓我這只疲憊的風箏充滿力量,繼續青云直上。
當運動會冠軍的榮譽無法斬獲時,同學們或懊悔或憤怒或激動的發言,老師冷靜而深刻的分析,朋友父母靜靜地聆聽……讓我們明白“結果很重要但過程更重要”。讓我們發現這根叫愛的線,正慢慢讓我們這群受挫的風箏走向成熟、遼闊和高遠。
人生是風箏,我們感謝那一根叫關注的線牽著我們,長長的,我們在這頭,愛我們的人在那頭!
用心感受,與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