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溫馨的港灣。而這份溫馨的獲得與維持需要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努力。我們必須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如:尊敬長輩、勤勞節儉等
家庭的溫馨來自于敬老愛幼的家庭氛圍。作為自己——一個孩子,我們一定要孝敬長輩。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養育之恩大如天。孝敬長輩是做人的基礎,是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同學上初二,自己脾氣不好。對母親就像是在對敵人。媽媽早晨準時叫醒她,她卻將早起的痛苦全部怪罪于媽媽。出門前,媽媽“路上小心,上課認真”這樣的叮囑充耳不聞,有時還粗魯地打斷。媽媽好意詢問她的校園生活,她卻是不是地翻白眼,愛理不理。有時還反唇相譏。聽了這個故事,我心中百感交集。其實,嘮叨是親情的調料品。只有長輩們關心你、愛你時,他們才會對我們嘮叨。在生活中,我也有親生體會。在小學六年級時,我特別聽不進外公外婆、甚至是爸爸媽媽的善意提醒。在這段時間里,我的成績像瀑布似的直線下落。脾氣也特別不好全家人一直都沒怎么開心過,老是因為我的學習問題吵架,媽媽還因為我不乖,出了一場車禍。家里就像養了一只刺猬一樣,經常扎著人。現在上了初中,我的脾氣收斂了很多,許多壞毛病也改了。家里的心情指數也回升了很多。
家庭的溫馨還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我們要從小養成勤勞節儉的好習慣。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用節儉的精神合理地使用財富,勤儉是永不過時的價值觀。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樣一個人:在17歲時,他跟隨父親去新加坡經商,在危急關頭,他幫助父親挽回了即將衰敗的家業,還在世界各地開出了130多處廠房和分銷店。21歲時,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開始創辦學校。他先后創辦了集美學村、廈門大學等;資助了閩南20個縣市110多所學校……他用于興學的資金超出了1億美元,自己卻住在一座又小又暗的簡樸的兩層樓里。臨終前,他還把剩余的資金全部投入了國家的教育中去。他就是被毛澤東贊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可能會有人覺得,這個例子對我們來說太遙遠了。1億美元這可是個天文數字。不過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取做到“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現在我們剛上初中,有些同學想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便會在自己生日到來時大擺筵席。其實,我們現在正處于最清新自然、最美的花季雨季,并且還是求學期,連“自食其力”不能做到,怎能鋪張浪費呢?
無論你飛多遠,你也飛不出家的臂彎;無論你游多深,你也游不出家的目光。溫暖的港灣——家,總給予我依靠,讓我受益匪淺。我難道就不應該維持這份和諧、這份溫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