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周全是墻,我有兩個選擇,闖出去,又或是在這墮落。
——題記
時間沒有回聲,心中卻有影像。兒時,總喜歡玩積木,夢想當一個建筑家,長大了,蓋一座大房子。里面住著爸爸、媽媽、哥哥,還有我。于是,我開始日復一日的練習搭積木。我把自己當成建筑家,用積木搭起座座漂亮的房子。“媽,好看嗎?”“好看,真好看。”就是這樣,在暖心的贊美聲中,我在“筑”我心中夢。積木搭著搭著,垮了。暖流融著融著,涼了。奶奶病了。連日來的身體不適,終于是往日硬朗似小太陽帶給我溫暖的奶奶倒下了。“直腸癌”,多么恐怖的名詞,就是它,帶走了奶奶身上的溫暖。
我曾一度認為,“癌癥”是會使人一直沉睡的。當知道奶奶被推進手術(shù)室那一刻起,我的心像綁了根細線,似松,似緊。手術(shù)結(jié)束了,媽媽說,奶奶被截去了一段腸子,這個污穢的東西帶走了病魔,帶走了溫暖,有或許帶走了我與奶奶之間的什么。轉(zhuǎn)過頭,望望病床上的奶奶,我心中的小太陽,此刻,更像月亮,需要另一顆小小太陽來帶給她溫暖。這時,我打起了心中的第一塊積木,我把它定義為這座房子的第一面墻,孤獨卻又頑強。時光悄然溜過初夏,滑過深秋,來到了雪白的隆冬。我也開始搭起了似乎堅不可摧的“房子”來保護自己。初二了,本應是學習上的關(guān)鍵,更是內(nèi)心多愁善感的時期。由于種種原因,母親走了,一走就是好幾個月。我卻全然不知,認為媽媽只是外出幾天。偶然,才發(fā)現(xiàn)桌子上有這樣一張字條:媽要走幾個月。天冷了,要多加衣服,不要耍“輸”,身體輸不起……媽媽愛你。淚水模糊中,看到紙條上晾干的水漬,又或是淚漬。一陣顫抖。生活總是這樣,我們往往因為羞澀,而無法說出那些話。“媽媽愛你”,多彌足珍貴啊,久違了。
媽媽真的走了,留下了滿滿的愛,與我敏感心靈中快要溢出的淚,止也止不住。墻角,我打起了第二塊雪白而又堅硬的積木,無形中的第二面墻。心靈的太陽收起了如金汁般的光芒,時光的穿梭機帶走了如暖流搬的問候。我的心臟邊緣的平緩部分掉落了,到處都是棱角,到處都是防備。“我要學習”的呼聲不再了,“你必須學習”的話語被時光帶走了。因為,心靈深處,我搭起了第三塊積木,長滿銳刺的第三面墻。就這樣,“32”名,成為了初二上期期末的紀念數(shù)字。那之后,我被困在一個黑暗狹小的三角空間里,里面只有積木。此刻,我有兩個選擇,一是埋下頭,用積木圍起一層又一層的墻,將我包圍,最終墮落于此,又或是抬起頭,從心出發(fā),闖出去。后者是希望,希望不就是把埋向地下的頭抬起來,望向天。誠然,我選擇了后者,選擇了希望,選擇了“我要學習”。于是,我用堅硬無比的心,開始武裝自己,用盡全身的力量……墻倒了,黑暗潰散了。才明白,困境之所以是困境,是因為它困住了我的心。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nèi)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此,從內(nèi)打破是成長。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為別人的食物,如果能讓自己從內(nèi)打破,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相當于一種重生。”——李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