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是一種習慣,它迎領著一個社會走向卓越、繁華、富強,毫無聲息地流淌在人們心間;清廉是一種習慣,它喚醒了一個時代的真、善、美,生生不息地滋潤著人們的心靈;清廉是一種習慣,它召喚著新的一代走向文明、和諧、民主,樂孜不倦的凈化著人們的身心。
清正廉潔就是人的最高標準,它是一個時代的象征,是一個國家奮斗的目標。古今中外,多少英雄為了捍衛自身的清廉而舍身護法?他們為了什么?他們為的只是內心的那一片純潔,他們為的只是安寧。一個黑暗的社會是永遠不會被人所稱贊的,更多的只是唾罵,這些英雄才是被人們所贊嘆的。
清廉是粉骨碎身,我卻渾然不怕,任你千錘萬鑿,我只為了留下一片清白,常駐于人間,深深植根于人們的心間。于謙就是這樣一個有崇高氣節、廉潔清白的仁人志士?!皟尚淝屣L朝天去,免得閭閻話說長”。不怕王振的謀害,毅然挺過,只為了坦蕩,面對石亨舉薦,毅然拒絕,最后被石亨謀害,判處死刑。處刑當天,凜冽的北風夾著雪花,呼呼地刮著。他不畏寒冷,神氣凜然地昂著頭,布滿血絲,略有紅腫的眼睛深情地望著路邊的老百姓,嘴角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好像不是去刑場,而是去出征,去履行一個重大的使命。這是在吟詠石灰雖然經千錘百煉而終不改變它的潔白本色。而一個真正的廉潔之士就應像這石灰一樣。于謙的這種習慣激勵著我們前進。
清廉是李離誤判無辜老百姓后主動請罪,但是晉文公是明主,他怎么可能就這樣讓一個才人因此被治罪。但是李離身上的正義感迫使他不得不繼續請罪,最終請罪無功,自刎于晉文公面前。公正執法,不僅僅是對待他人,嚴于律己,更顯出廉潔本色。李離以身護法,自刎而死。為了這個社會,他的死,他的習慣,激勵著我們前進。
清廉是宋璟在考場上不受阿諛奉承之言,以國計民生的利益為重。正確思考親戚不正當求職問題,從于國于民皆得利的角度,毅然拒絕了親戚的奉承。在得知親戚要在主考官面前申明關系之后,果斷把親戚的名字除掉。清正廉潔,不僅僅是對他人,只有能對自己和自己親近的人也如此,才是實實在在的廉潔。他的習慣,激勵著我們前進。
于謙的清廉,李離的清廉,宋璟的清廉。都顯出了他們為國家,為人民是別無二心的,他們為了清廉,付出了太多,他們雖然已經長逝與人間,但是他們的習慣,被后人學習,他們的道理,被后人銘記。他們走過的地方,始終流淌著一股正氣,始終盛開著那亙古不榭的蓮花。
蓮,出淤泥而不染,“廉”,因無私而不變,愿“廉”化作習慣的種子,植根于我們心間,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