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上小學的時候,我依稀記得語文課本中有一篇關于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故事。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干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鋒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牽著一個小女孩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想都沒想,脫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直發抖,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們早飯沒吃,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雷鋒說:“不要感謝我,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啊!”我當時看完這篇文章,心就猛的觸動了。原因在于,他認為自己做好事,是黨培育的,被他幫助的人應該去感謝黨。我那時懵懂,不明白他為什么這樣想。但是,從此之后,我知道了有個叫雷鋒的好人。
再遇雷鋒
我帶著臉上未脫的稚氣,走進初中。我看見自己班的教室外有掛著一張牌子。上面是雷鋒叔叔和他的話。我踮起腳尖,努力要看清上面的字(那時候是初一,我個子還是小小的)。雷鋒叔叔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頓時,我突然感到雷鋒叔叔的身軀在我的印象中變得高大了起來。他竟然想到把有限的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服務中去,這是怎樣的無私奉獻啊!至此,我明白了有種叫雷鋒的精神。
明白雷鋒
后來我知道了有個叫學雷鋒紀念日的日子。原來是自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題詞、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后,每年的3月5日成為“學雷鋒紀念日”。從此,人們高聲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做著好人好事,影響了幾代人。期間涌現了以平凡而偉大見諸各類官方出版物的英模人物,例如:張思德﹑孟泰﹑孔繁森﹑時傳祥。我也逐漸的明白了雷鋒精神。它就如周總理所概括的一樣是“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當然了,雷鋒的精神對于現代化的中國也是有非常特殊的意義的。它可以增強人們的歷史責任感和奉獻社會的積極性,使人們更主動的為建立更美好更和諧的社會去奉獻自己的力量的。如果這樣的話,那么之前在網絡上對于跌倒的老人扶還是不扶的問題上就不會唇槍舌戰的。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不是有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的嗎?若人人都向雷鋒學習,明白了‘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么?在生活的倉庫里,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盡的支付者”的道理。我們的社會哪能不和諧,怎么會不美好呢!
同學們,就讓我們懷著小愛從小事做起,把雷鋒的精神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小愛匯聚成大愛,溫暖人間。因此,永遠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