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生命的結局都是一樣的,誰也逃脫不了死神的魔掌,但是生命的過程與意義卻是各式各樣的。如何更好地完成生命的過程,實現生命的意義。你需要尋找一個生命的支點,因為這個支點可以讓你克服重重困難,乘風破浪。
(一)在失敗中尋找生命的支點
追求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前行的道路艱難重重,在失敗與挫折中,你需要尋找一個生命的支點去支撐你的生命。
在美國紐約,一位年輕的警察叫亞瑟爾,在一次追捕歹徒的過程中,被歹徒用***射傷了左眼和右腿膝蓋。3個月后,他出院了,完全變了個樣,曾經高大魁梧,雙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卻變成了一個又跛又瞎的殘疾人。這時,紐約的有線電記者訪問了他,問他如何面對這樣的現實,他只說了一句:“我只知道現在歹徒還沒有被抓獲,而我要做的就是親手抓住他。”從那以后,他不顧任何人的阻攔,參加了抓捕那個歹徒的無數次行動。甚至,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線索,一個人乘飛機到歐洲去。九年后,終于,那個歹徒被抓獲了。當然,他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慶功會上,他再次成為一個英雄。
是呀,可以想象一個曾經英俊的青年,遭受這樣的打擊,卻從未絕望過,而是化仇恨為動力,勇敢點向命運發起了挑戰,堅決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毅力,而他做到了,因為他找到了生命的支點。從而獲得了新生。
當你遇到挫折時,或許你會選擇逃避,找個避風的港灣;或許你會選擇哭泣,用淚水清洗傷心欲絕的心靈;或許你會選擇求助,尋找可以依靠的朋友。不,你錯了,你應該尋找出一個生命的支點,去撐起你的整個生命。
(二)在成功中找到生命的支點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生命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有驕傲的資本,因為任何一個人,即使在某一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但也不能夠說精通,徹底完全明白特徹了。因為知識是無限的,如果只滿足于現在,不思進取。如果那樣的話,則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被后人超過。
正如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以及他在物理學上的研究成果,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財富,但他并沒有沉迷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用自己的有限一生去學習,去研究。活到老,學到老。
有人問愛因斯坦:“你在物理學上取得成就正可謂空前絕后,又何必孜孜不倦的研究呢何不好好的休息呢。”他并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找來了一支筆,一張紙,畫了一個大圓和小圓,對那個年輕人說:“你對物理學所知道的就像這個小圓,所以你對物理學接觸的少,你就感到它的未知少;而我對物理學所知正如這個大圓,所以我感到對它未知少。我需要再努力,再研究。”
是呀,多么形象的比喻啊,多么深刻的闡述啊,每一個人都要養成一種虛懷若谷的情懷,都要有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精神。有我們有限的生命去創造無限的世界,正所謂“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生命的支點,不管成功與失敗,只有找到生命的支點,才能更好的走完這一生,體現生命的價值。鑄造一個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