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難掌握的兩個字——“分寸”最難掌握的尺度——“分寸”
-------題記
人生在世,無事沒有分寸。人生成敗興衰,無不在把握分寸中見分曉。古往今來,成功人士不僅靠智慧實現自我,也不僅僅在于他們的廢寢忘食,更不在于他們有多少的手段與方法,他們更是在分寸中掌舵。他們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才能闖出屬于自己的成功路。
顧名思義,“分寸”即指有分、有寸,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恰如其分。掌握好分寸,也便掌握了人生命運。不要對它熟視無睹,缺少分寸,我們的人生就如同血液循環系統錯亂。我們只能將無厘頭的走下去。這樣的后果,想必眾所周知。
宇宙是有分寸的,讓各種生物各得其所,各司其職;大自然是有分寸的,于春之嬌艷溫暖,于夏之聒噪熱情,于秋之溫文爾雅,于冬之冷艷高潔;時間是有分寸的,不給任何人多一秒,少一秒,他永遠在天枰上來衡量自己。再回顧歷史長河,儒家經典中所倡導的“中庸之道”也不正闡述了“分寸”嗎?不偏不倚。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不良風氣相之涌來。什么“拜金主義”,只有當官發財才能出人頭地。爸爸媽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愈來愈強。當然,人往高出走,大家都想成為不平凡的人,可是又有多少人懂得了“平凡的分寸”?
日月更替,四時輪回很平凡,可是沒有這種平凡,也就沒有人類的繁衍;清潔工人很平凡,可是沒有這種平凡,我們的生活一片狼藉;警察平凡,可是沒有這種平凡,社會一片混亂,人類再次進入野蠻時代。在我們眼中,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轟轟烈烈。可是,在他們看來,這再平凡不過。
1960年5月25日,貢布,王富川,屈銀華在生命的威脅下,成功的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在山頂的那一刻,是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自豪感。他們很偉大,但是對于茫茫宇宙來說,他們卻很平凡。
其實平凡是絕對的,偉大是相對的,但偉大。但是平凡卻不等同于平庸,正確把握平凡的分寸,領略平凡的魅力,擺脫我們的虛榮、自私、傲慢、持之以恒,我們便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
即使是萬叢林中的一顆小樹,即使是百花爭艷中的一朵蓓蕾,即使是波濤澎湃中的一朵浪花。沒有小樹,哪來森林;沒有鮮花,哪來香氣彌漫;沒有浪花,哪有巨浪;沒有平凡,哪來的偉大。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輕視平凡,請留一點分寸給自己,別太吝嗇。
大家總膚淺地認為自卑是一種消極心理,可是把握好分寸、度量,自卑也何嘗不是一種自知?。善于利用自卑,也可以獲得積極的情緒。因此,不管我們的人生之路有多么的陰沉黑暗,也決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動搖。我們允許自卑,但不允許把自己看成一條可憐巴巴的小蟲,一無所用。在分寸中,把自卑轉化成我們前進路上的動力。不斷地競爭,正面的比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調節了自卑,才會更加發憤圖強,不斷超越。在一定度下,我們要學會把自卑轉變成自信。生活中,不乏有這樣掌握好自卑的成功人士。?
自卑并不是一無所用,善于在分寸中調節自卑心理,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越來越多的事實不斷證明:分寸在人生中所占的主導地位。哲學家說,在黃昏的時候,樹影會被拉得很長很長,但是不管樹影有多么多么的長,它都一直和樹根連在一起。樹干知道,他一旦離開了樹根,他將失去生命,一切的輝煌如泡影。
人生就如象一棵樹,人的意志、性格、品行、能力、習慣等的有機統一便是人生樹干,名利和成就便是樹的影子。我們應注重樹干和影子的各個細節,量身打造真實而又豐富的人生,放大和縮小各個細節的分寸,都將把我們導向人生苦海。牛頓從蘋果落地中把握了科學分寸,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魯迅把握了時代分寸,投筆從戎,成為”文學巨匠”,袁隆平分析了水稻生長規律,成功研制了“東方魔稻”;而希特勒、東條英機,文強、成克杰卻不識時務,逆天而行,終至方寸大亂,成為人類公敵。時下,有人大言不慚,不擇手段,有人金錢至上,昧心昧德,有人驕奢淫逸,花天酒地,有人趨炎附勢,獻媚取寵,有人收受賄賂,中飽私囊,無論他們如何包裝,如何拉長虛幻的影子,都驅不散心頭的恐懼,都逃不掉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因為他們的人生中已缺失了分寸,或亂了分寸。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價值是無限的,盡管生活豐富多彩,但在生活的點滴中,只有善于用分寸把握尺度,用有限的尺度,才能量出我們的無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