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久前,我曾閱讀過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題目已記不清,但她在文中所說的,卻對我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甚至真正地讓我第一次嚴肅地去思考生命這個話題,我到底應以怎樣的姿態來踐行我的生命?
在那篇文章中,林清玄的心緒是煩躁不安的,她總覺得每天雖都有許多事需要完成,但在她眼里,自己卻總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于是她便到寺廟去。住持告訴她:“我每天只有三件事:吃飯、睡覺、打禪”
林清玄很疑惑,便問自己要如何也過得簡單一點呢?大師指了指自己的心,然后泯然一笑。
林清玄回到家后,靜坐于屋中,靜想著自己與大師的交談,逐漸地,她明白了,她也在心里會心一笑。
時隔很久,當我空閑下來時,我依然會在腦海里回想著這篇給我生命以啟迪的文章。我總認為,它帶給我不同尋常的東西。的確,它讓我不同尋常了。
是啊,生命活得單純樸實一些有何不好呢?這塵世之中的人們為何總是在社會中不斷地摸爬滾打,弄得傷痕累累卻又徒勞無獲呢?這原本樸實單純的生命現在已學會了涂脂抹粉,已失去了原來的面貌,可更可悲的卻是這些凡夫俗子們絲毫沒察覺到這巨大可怕的變化,是他們這些人真的就心甘情愿地淪落于塵世之中,從此一蹶不振嗎?
我想不是的,都不是。我們在這大千世界之中,生來是赤裸裸的,而我們的心也應是赤裸裸的。我們雖是以一顆赤裸的心在面對著這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我們自己,在這時間的流逝之中,都變了。即使我們是大人們眼中單純幼稚的孩子,其實不然,只是我們涉世未深,或者說還未入世。我想,這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吧。
在這無數次的輪回與滄桑巨變中,許多不能自我控制的人也隨著社會的大流被改變了,也許無奈,也許好奇。但我,我們,終究還是變了。本是潔凈的身軀與心靈被抹上了各種顏色,被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紗,我們說話也會變得客套起來,世俗起來,甚至這世俗已成為一種習慣。看來,真正還堅守著最初的心的人已不多了,我仰天嘆息,卻又無可奈何……
生命中,我們究竟以怎樣的姿態才能無愧于心地走過生命?生命的踐行者,同樣的名字,卻有著別樣的踐行方式……
也許有人愿意隨波逐流,任自己在這濁流中漂泊著,也許有人愿意永不出世,卻仍以一個沉默的姿態在這世間行走。習慣了這浮躁的一切附著于身,成天在這俗世中匆忙地奔著,而且還很喜歡這種成天逢場作戲般的生活。我對這一切雖目不忍視,但心里更多地是恐懼,害怕哪一天,我也會成為這庸碌者中的一員。
清風拂面,花香四溢的清新掠過城市時,城市也會象征地接受這洗禮,但卻從未讓其進入過血液,進入過骨髓。這是一個城市的哀痛,也是一個城市的無奈。
行走于生命之中,腳踏實地,“不畏浮云遮望眼”,才是人生本真。在校園里,我只是莘莘學子中的一員;在家中,我只是小小的一個成員…。。僅此而已,在不同的場合,我只擁有不同卻是唯一的一個角色。對那乏味的一切,我只會淡然一笑,埋頭做自己的事。
在我的生命里,雖無華麗二字,但卻擁有本真,這已足矣…。。
我,正以我的姿態踐行著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