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我被深深震撼了。一個在小學飽嘗體罰之苦的孩子,非但沒有憎恨老師,憎恨學習;相反,他感激傳授他知識他的老師,并最終選擇為祖國的花朵們奉獻自己的一生。
一個好不容易跳出農門卻被調劑到最差專業,前途渺茫的少年,非但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相反,他感激這樣一個機會,辦詩社,練拳擊,每天充充實實,自得其樂。他,就是彭成。他對所有人,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何謂感恩?感恩不需要驚天動地,不需要感人肺腑,不需要大肆渲染。它就藏在接受幫助后的一聲“謝謝”中,藏在父母生病時送上的一杯溫暖的水中,藏在對傷害你的人的寬容中……年幼時,朝夕為我操勞的母親病倒了。她躺在床上,額際沁著汗珠,不住地呻吟著,表情十分痛苦。幼小的我開始還沒有太在意。可突然,不知心里被什么念頭給驅使著,我竟飛快地從電視機前跑向客廳,先接了大半杯熱水,細細地抿了一小口。哎呀,太燙了。
于是,我趕緊又接了小半杯涼水,用小勺仔細地搖勻,又抿了一小口,嗯,正合適。我先把水放在桌子上,然后打開裝藥的抽屜,翻箱倒柜取出母親經常服用的一種藥,沖入水中,一股苦澀之味頓時升騰起來。這么苦,媽媽怎能下咽呢?于是,我又自作聰明地加了一小勺糖,攪拌均勻,這才端過去送給母親:“媽媽,快吃點藥,你的病就一定會好了。”雖然我也搞不清楚這藥究竟能不能治母親的病,但從母親欣慰的笑容中,我相信她一定已經康復了。現在回憶起來,當時促使我去為媽媽做這些事的,大概就是感恩之心和對媽媽的愛吧。時光飛逝,我也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變成了一名背著書包,神氣十足的中學生了。祖國母親對我們可謂是照顧有加,不但免除了我們的學費、書本費,還一再的為我們減負,豐富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快樂地成長著。
祖國母親用心地呵護我們這些花朵,可她自己卻災難連連:剛剛從汶川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卻又面臨著種種威脅的考驗——西南大旱,玉樹地震……社會各界積極捐款捐物,而享受著精心照料的我們,又怎能坐視不管呢?學校舉行大規模的捐款活動。活動中,同學們積極為災區獻愛心。募捐箱里,早已塞滿了鈔票:一元,兩元,五元,十元……還夾著幾張鮮紅的百元鈔。我呢,也毫不猶豫地從袋子里掏出錢包,將里面所有的錢統統塞進募捐箱。也許不是很多,但我相信,祖國母親一定已經體會到我的心意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祖國母親給予了我們這么多,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在她危難之際伸出援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呢?也許你會笑話我:“這么兩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也能算感恩嗎?”你錯了,感恩正是在這點點滴滴的小事中積累起來的。
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但千萬滴水交匯在一起,就形成了遼闊的海洋;一棵樹是微不足道的,但千萬棵樹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一粒石子是微不足道的,但千萬粒石子聚集在一起,即形成了巍峨的山岳……同樣,一件小事是微不足道的,但將這千千萬萬的小事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感恩的海洋,愛的天空,美好的世界……讓感恩之心與我們共同成長,協助我們創造出更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