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禍兮福所伏,福兮禍所倚”,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成與敗交織成的。然而,很多人都只是去在意成功時的喜悅、風光,害怕人生的失敗。他們卻不知道,一次挫折,將給你帶來的,除傷感之外,還有更多值得回味的東西。
柳宗元,這顆文學星空里耀眼的恒星,以他“雄深雅健”的筆風,給后人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文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要屬他被貶謫到永州的十年里所完成的《永州八記》了。可以說,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為困厄,最為艱難,心情也最為孤寂郁憤的十年。然而這窮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個古文大家的絕世風范,就在這種環境下,就在這種心情下,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強烈的激發,發言為文,莫不悲惻動人,寓言、山水游記以及記敘文都取得了整個一生中最光輝最杰出的成就。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仕途不順的了。“詩仙”李白,在感悟到“古來圣賢皆寂寞”后,放聲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縱情于山水之間;文豪蘇軾,在經歷了“烏臺詩案”,謫居黃州時,發出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言,“回首向來瀟灑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他一生的寫照。這二人雖然都經歷了人生的低谷,卻沒有身陷于其中。他們從挫折中,懂得了用開朗、寬容、豁達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和物;他們知道了用感激、豁達的心境去挑戰人生。同樣,柳宗元亦是如此。革新失敗后,他被貶為永州司馬,他的理想離開了人生的軌跡好遠好遠。
正是這樣的偏離,成就了永州的山山水水,也成就了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對小石潭周圍環境的描寫,“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槍幽邃”,創造出一種空無人跡的山野清幽之美。再看《石渠記》中,對小石渠之水流經之處細膩的刻畫,在長不過十許步的小水渠上,一處處幽麗的小景,美不勝收。逾石而往是昌蒲掩映、鮮苔環周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巖石之下是幅員不足百尺、魚兒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北曲行,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竹。一言一語,無不表達他置身于自然中的喜悅。
高爾基曾說過:“苦難是人生最好的大學。”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著島嶼和暗焦,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遇到挫折,我們只要相信了自己,才會有勇氣去迎接挑戰,才不會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打退堂鼓。學會面對挫折,也是生命的一種饋贈,因為人們真正的奮起,往往起于挫折之后。感謝挫折,因為它會給予你很多,感恩生活,因為它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