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充滿了種種的不如意,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或許正是這落差為我們設置了無數的逆境與困苦。這逆境與困苦既可摧毀一個人的精神,也可升華一個人的心靈。
莎士比亞說:“經歷過磨難的好事會更加香甜。”磨難打磨著人的思想,使人日趨成熟。享譽盛名的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中最為人熟知的即《第九交響曲——合唱》。貝多芬失聰后,既可言其創作生涯陷入低谷,也可言其生涯達到頂峰。失聰后,樂圣不再像失聰前那樣,創作了浩如煙海的作品。失聰的打擊是巨大的,貝多芬在這段黑暗的歲月里,只寫了屈指可數的幾部作品。失聰沖擊著這位音樂巨人,甚至剛失聰后的幾部作品根本言不上杰作,一次次的失意,讓貝多芬感受到人生的另一面,折磨南充實了貝多芬的思想,樂圣用生命的尾聲把苦難與斗爭的感觸融進了《合唱》,使之成為他一生浩如煙海的作品中最璀璨的明珠。《合唱》不是人人都能譜寫,只有從失聰的陰霾里走出的樂圣,才能以堅毅雄渾的樂音詮釋樂觀。這堅毅雄渾的樂音,即是樂圣暮年思想的結晶,也被無數的大師稱為樂圣創作風格最為成熟的作品。《合唱》——人類靈魂的又一次閃光。
或許正如魯迅所說的那樣,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說:“勇敢的人不是感不到畏懼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懼的人。”曼德拉于1918年生于部落酋長家庭,年輕有為的曼德拉性格剛強,他表示:“絕不以酋長的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于民族解放事業”。在1962年,曼德拉因政治斗爭被捕入獄,開始了長達二十七年的囹圄生涯。在獄中,曼德拉飽受迫害與折磨,這使曼德拉更加堅定了他反對種族主義、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堅定信念。1990年,在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下,曼德拉被無條件釋放,于1994年當選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并致力于自由平等事業。面對百廢待興的種族、經濟、民生、外交等問題,曼德拉視其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曼德拉的名言之一說:“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實我仍在獄中。”曼德拉在磨難中打磨自己,終得蛻變,他一生獲一百多項獎項,同為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被南非人民尊稱為國父。
這逆境真可謂一筆無價財富,面對逆境,我們不應硬碰硬,以柔克剛才可賺得這筆財富。正如泰戈爾在《飛鳥集》中說:“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在逆境中,理性尤顯可貴。韓國三星公司幾年前在普通手機市場處于劣勢之位,面對諾基亞,三星更是無可奈何。三星公司不斷關注市場,發現智能手機市場存在著巨大商機,并向智能機市場大力進軍,在2024年,三星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超越蘋果,高居榜首,成為新一代智能手機的領航者。
人們常言:“不是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逆境打磨著人生,打磨出無數經典。曹雪芹親臨家族衰敗,品盡人間酸甜苦辣,看盡人心真善假丑,受盡世態炎涼之苦。逆境打磨出曹雪芹的獨特感悟,造就了《紅樓夢》這部永恒經典。
泰戈爾對磨難這樣評價——順境也好,逆境也罷,人生就是一場對種種困難的無盡無休的斗爭,一場以寡敵眾的斗爭。在這世上,盡如人意的事并不多,但咱們做著活人,就應遷就我們的環境,凡事忍耐些。羅曼·羅蘭也說:“忍耐對挫折是積累力量的寶庫。”
磨難是化了妝的幸福,忍耐則能揭去其丑惡的面紗。磨難打磨著我們,讓我們一次次蛻變。只要我們憧憬著陽光,任憑陰霾千里,波瀾萬丈,只不過是一場打磨,把號羅盤,不懈遠航,總能達到魅人的陽光海岸。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掙脫迷茫于磨難的桎梏,坦然面對,與其渾渾噩噩的徘徊一生,不如勇敢地闖蕩醫生。磨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磨難中被消磨殆盡,沒迸射出蛻變的燦爛光芒。笑看磨難,磨難打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