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滿照人間……”馬丁路德·金那鏗鏘有力,激情震撼的演講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我也有一個夢想,今天我已邁向實現這夢想的路,無論遭受多少困難和挫折,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的夢深深扎根于中國的夢想之中。
去年冬天,看到一段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報道:一群衣著破舊單薄的孩子走在上學路上,一個叫阿娜爾的小姑娘對記者說,“現在才-20℃,還不算冷。要是-40℃,就太冷了,好幾次,我都被凍哭了。”看到這些我不禁流下眼淚,非常想幫幫他們。征得老師同意,我向全年級同學征集不再穿的保暖衣物,得到同學們熱情響應,很快就收集到了二十袋的衣服,那可是跟人一樣高的大編織袋。當我們準備郵寄衣物時,得知阿勒泰地區已得到捐助,于是我們就把衣物捐助了貴州省凱里市雷山縣大塘鄉排里村的孩子。后來,一位在那支教的老師發給我孩子們接到衣服時的照片,其中有一個小女孩身上穿的衣服我一眼就認出來是我同學的外套。我笑出了聲,不是因為她穿的衣服的主人我認識,也不是因為她穿著顯得過于肥大,只是因為她凍得黑紅的臉上開心的笑容。她的笑容,我的夢想。
今年通過一位學長的介紹,我又認識了四川阿壩地區藏族帳篷學校的伙伴,;在那,平均海拔四千米,在那,空氣稀薄寒冷;在那,六月竟然會飛雪;在那,習慣了沒有門的房;在那,最大的寺院,只籌到四十萬卻建了十所學校;在那,支教老師看呆了漏雨的屋瓦,孩子卻習以為常。雖然環境艱苦,可是他們樂觀的生活態度深深感染了我。我又一次組織了募捐活動。令人感動的是,同學們得知情況,積極行動起來。今年募集到的衣物是去年的兩倍。這讓我的心里充滿感動。伙伴的熱情,我的夢想。我們的能力可能有限,但我們可以“善小而常為”。
兩次募捐活動啟發了我的職業夢想:我要做一個傳媒人,傳播微公益理念,讓微公益感染每一個人,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關注到,習近平主席在看了“舌尖上的浪費”的調查報告后,做出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批示。這讓我離我的夢又近了。今年春節公款吃喝的飯桌上的鋪張浪費的確減少了一些。這是可喜的變化。于是,我想終有一天:取消預訂的豪門盛宴,變成了阿壩小學生的免費午餐;義賣明星的二手名包,換來了帳篷學校伙伴的復讀機,文具盒。
白富美在收銀臺前忽然轉身,放回那件昂貴的連衣裙,給阿勒泰孩子買了一大車實用的保暖衣褲;走四方的背包客在自己的行囊中多放了一公斤書本,給大山里的五個孩子帶去一個新的世界……那時,伙伴們凍黑的腳穿上了棉鞋;外面是新衣服,里面套著的也是新衣服,好像他們有許多這樣的新衣服;他們的臉變得白白胖胖,手里握著卡通筆,正在漂亮的本子上寫著作業。
好像他的周圍都變了,剛才天空中的飄雪被陽光擠走了,不過他臉上的笑容,和眼神里的憧憬,一直沒有改變。在美國,再也不會看見白人對黑人投去蔑視的眼神,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實現了;在中國,只要我們傳播微公益理念,“勿以善小而不為”,微不足道的愛心匯集起來就會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正能量——綠色微公益,幫助一點點,我的中國夢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