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因人而存在;墻,無處不在。墻,既有形而又無形,墻,讓我歡喜讓我憂,更助我成長。
墻,讓小鳥離我而去
溫暖的陽光,如紗的白云,翠綠的樹林,還有那悅耳的鳥鳴聲和叮咚的泉水,構成了我童年百草園最為美好的畫卷。
記憶中,尚未學文算題的我整天快樂無憂,常常去小樹林玩耍。有一回,一陣清脆悅耳的叫聲傳來,只見一只身著色彩斑斕艷裝的小鳥在灌木叢中歡快的跳躥著。我禁不住想要把他抓回家與我朝夕相處。于是,我小心翼翼的踮著腳緩緩的靠近它,而小鳥卻警覺的收起了婉轉的歌唱,一雙晶瑩剔透的雙眸直勾勾的盯著我,我越是前進一步,它眼神中不安的情緒便增加一分。終于,在我離它僅一步之遙的時候,它揮動著敏捷的雙翅飛開了。我便拔腿緊追,眼看著那只可愛的小鳥即將被我抓住了,突然一堵灰黑色的斷墻卻橫在我面前,阻住我的去路。唉,讓我只能貼在墻的這端聽遠處傳來的鳥兒悠揚的歌聲。我跺著腳怒吼道:“墻,你為什么讓鳥兒離我而去?”
墻,讓親情受傷
我開始了寄校生活。之初我認為這種日子是多么美好:沒有母親的嘮叨,沒有父親的呵斥,沒有父母的束縛……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由和諧。盡管,只有每個周末才能回家一次,但我對父母卻沒有絲毫的眷戀。因為每次回家就意味著只能面對“歲月不饒人的父母”,看到日漸衰老的他們以及逐漸長大的我,不免覺得他們的思想觀念已經落伍,不愿意和他們多說話。一坐到餐桌上時,他們常會一個勁的問我:“學校的生活怎么樣?你的學習好嗎?要不要……”我總會厭煩地回答一句:“夠了!你們煩不煩啊?”他們便不會再多說,只是心灰意冷地吃飯。還會小聲的嘀咕道:“唉,這孩子……”
我與父母之間一堵無形的心靈之墻,便悄然而立。
墻,讓我遐思
現在,住宿于校園的我與父母見面的時光越來越短暫,原來哪些聽得讓人心煩的母親的嘮叨,現在已經是不可多得的噓寒問暖。即使是父親那嚴厲的呵斥也已是暖心的叮嚀。特別在我遇到困難、挫折,深感孤獨無助的時候。原來我心中的那堵墻,讓我反省對父母的冷漠;讓我思考前進的方向;讓我獲得無窮的動力。
因為有墻,人們的生活才會有想象的余地,墻那邊看不到的風景,永遠是每個人心中最接近的理想的彼岸。因為有墻,人們的行程中才有儲存永不枯竭的能量的地方,即使身陷墻外的波濤洶涌,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墻所在的方向,那里有最執著的生命原動力。也許,有了墻,才有了思考,有了動力,有了讓生命不斷砥礪不斷飛躍的理由。
墻,助我成長。墻,你是否會在我的生命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