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挽纖
縣令挽纖。唐代。孫樵。 何易于,不詳何所人及何所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樸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于身引舟。樸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樸愧,與賓客疾驅去。
[唐代]:孫樵
何易于,不詳何所人及何所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樸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于身引舟。樸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樸愧,與賓客疾驅去。
何易于,不詳何所人及何所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裡,剌史崔樸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于身引舟。樸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樸愧,與賓客疾驅去。
譯文
何易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和通過什么途徑做官的。他擔任益昌縣令。益昌離州有四十里遠,刺史崔樸曾經在春天帶著賓客乘船路過益昌附近,讓百姓挽纖拉船,何易于親自挽纖拉船。崔樸驚訝地問情況,何易于說:“現在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種養蠶,惟獨我沒事做,可以擔負那勞役。”崔樸慚愧,和賓客們急忙騎馬離開了。
注釋
何所人:什么地方人。
何所以進:通過什么途徑做官的。
常:同“嘗”,曾經.。
身引舟:親自挽纖拉船。
可任其勞:可以擔負那些勞役。
唐代·孫樵的簡介
[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可之,(《文獻通考》作隱之。此從新唐書藝文志注)關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八五五年)登進士第,官至中書舍人。廣明初,(公元八八o年)黃巢入長安。樵隨僖宗奔赴歧隴,授職方郎中,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樵嘗刪擇所作,得三十五篇,為《經維集》三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所做古文,刻意求新,自稱是韓愈的四傳弟子。
...〔
? 孫樵的詩(1篇) 〕
唐代:
駱賓王
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
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
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唐代:
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裡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元代:
貝瓊
我住云間今四秋,恰如杜甫在秦州。賦詩黃耳冢前去,打鼓白龍潭上游。
暮景飛騰如過翼,此身浩蕩一虛舟。黃塵九陌繞車蓋,且伴老翁隨海鷗。
我住雲間今四秋,恰如杜甫在秦州。賦詩黃耳冢前去,打鼓白龍潭上遊。
暮景飛騰如過翼,此身浩蕩一虛舟。黃塵九陌繞車蓋,且伴老翁隨海鷗。
:
韜光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
惟能引水種金蓮。白云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飛錫去,恐妨鶯囀翠樓前。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
惟能引水種金蓮。白雲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飛錫去,恐妨鶯囀翠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