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杜甫的詩 > 閬山歌

閬山歌

[唐代]:杜甫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

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結茅齋著青壁。

閬山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閬州城東的靈山呈現一片白色,而閬州城北的玉臺山則一片碧綠。

松樹上浮著欲盡不盡的云彩,江浪搖動著將崩未崩的石頭。

雖然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當地的子孫后代卻從來沒有與祖先靈魂或相會。雖然世界上沒有鬼神與人能真正相會,但這里的祭拜盛況可與嵩山、華山的清明活動相匹敵。

中原地區的戰爭尚未結束,應建個茅屋來把青紗幔掛于屋址的墻壁上。

注釋

“閬州”二句:點出閬州名山及其方位。靈山在閬州城東北十里,傳說蜀王鱉靈登此山,因名靈山。玉臺山在閬州城北七里,上有玉臺觀,唐滕王(李元嬰)所造。杜甫另有《玉臺觀》詩。靈山:一作“雪山”。玉臺:一作“玉壺”。

松浮,指松枝在搖動。

江動,指江水在涌動。未:一作“已”。

根,石根,亦即山根。江流洶涌而石根不崩,安知不是有鬼神呵護。所以浦起龍說:“那知其無,正見其有。”氣,氣象。嵩華,中岳嵩山與西岳華山。敵,匹敵,即“草敵虛嵐翠”之“敵”。是說靈山、玉臺可與嵩華并高。見閬山而聯想嵩華,已逗下“中原未歸”意。

中原:地區名。廣義指整個黃河流域,狹義指今河南一帶。此指前者。格斗:指安史之亂。

“應結”句:一作“應著茅齋向青壁”。茅齋:即曾由閬中后人建存于古城內的“杜甫草堂”。著:一作“看”。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狀其峭。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00-201

閬山歌創作背景

  廣德元載(763年)秋天,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臺)的杜甫突然得到摯友房琯客死在閬中古城的噩耗,便星夜兼程趕赴閬中,吊唁并料理朋友的后事,并就此迷戀上了閬中的山光水色。廣德二載(764年)春,杜甫在第二次攀登城南錦屏山時,天高心遠,寫下了這首《閬山歌》。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00-201

閬山歌鑒賞

  “閬州”是說明“地名”,當時閬中人已在被唐玄宗賜為“仙穴山”的靈山祭祖祭神,用大量的白花、白幡掛放于滿山、滿坡、滿樹枝,映襯得此山一片片白色而象征“靈山白”。“城東”“城北”,是在介紹相關的地理位置;“靈山、玉臺”,是專指具體的地方;“白、碧”,是在以景喻事。這兩句敘述了閬中當地的清明祭祀活動之事。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兩句是針對第一聯從現實性出發所記載的閬中當地清明節祭祖活動之盛況。“松浮欲盡”,是指松枝在搖動中“想”把本不屬于松樹的什么東西搖開。可能把一些由唐代閬中人在清明節有人先掛在松樹上的白花(詩中喻為白云)、掛在松樹上的青紗(詩中喻為烏云)搖散、搖落,但又有后來人在清明時節陸續再在樹枝上掛上白花或青紗,讓閬中的靈山與玉臺山的松樹上在這段時間內,能較長期存在著可擬為白云或烏云的白花和青紗,故而能“不盡云”。接著以唱嘆的語氣寫出江面的盛況。唐代閬州盛大持久的祭祖、祭天、祭神、祭亡靈的活動,因不少儀式是官民共同參與,來自陸路與水路的敬拜者絡繹不絕:在山祭山神,在水祭水神,在廟祭祖宗,在宇祭上天;這一因船只在江面涌動、陸上又有吹打彈唱而震得巖體欲崩的群體性民俗活動,能震撼目擊者的心靈。

  第三聯上句“那知根無鬼神會”中“根”與“鬼神”均與清明節的活動有直接關系,與《杜臆》所釋“閬中山多仙圣游跡”相符合。下句“已覺氣與嵩華敵”的詩意不是在講閬山的山勢能與嵩山和華山的高度相似而可“敵”,而仍然是描寫閬山清明祭祖活動的空前盛況與磅礴氣勢。上句中“那知根”正好與下句“已覺氣”成為一問一答的對應;而“無鬼神會”和“與嵩華敵”的描寫,也是對應式的自問自答。這就是杜甫以《閬山歌》來記敘閬中清明祭祖盛況之詩歌中所表現來的睿智。

  最后,“中原格斗且未歸”是表達詩人在參加閬中清明節的祭祖活動中,仍不忘記國家的大事。杜甫一直關注著國家大事,即使他在參加閬中的清明祭祖活動以及寫其《閬山歌》之際,仍在牽掛著不穩定的中原局勢。此時身在閬州,耳聞目睹閬中人民愛祖愛國的民俗與熱情,詩人表明自己也要與閬中人民同憂同思同作同為——“應結茅齋著青壁”。這個結句有幾層大意:第一,在敘述與感嘆中認為自己不能只是一個清明活動的記錄者,也同時應當以行動來表示愛祖愛國;能在自己所居茅屋的墻壁著上表示哀愁的青紗,也是一番衷腸的訴說。第二,詩人從閬中清明祭祀活動中所領會“愛祖愛國民俗”的畫境,和他要求一首詩所應達到“篇終接混茫”的詩境是近似的、相通的。第三,篇首的“靈山白”與篇末的“著青壁”,一“白”一“青”,又呈現出“白花與青紗”的對仗。這般前呼后應的詩歌結構,強烈地顯現出《閬山歌》寫作于清明時節的祭祀文化的風格。

  杜甫在閬中的時間雖然不長,創作的詩篇卻不少。就創作的速度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高產期。這首《閬山歌》專詠閬山之勝,它與《閬水歌》一起成為杜甫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猜你喜歡

重過東湖二首

宋代趙蕃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行。

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游凈慈寺次錢學士韻

韓雍

勝境分明是洞天,偷閑試問上乘禪。老僧出定驚相迓,見我來游喜欲顛。

翠竹萬竿圍客座,白鷗數點傍漁船。品題賴有文章伯,留得明珠顆顆圓。

興化道中

清代董訥

漭沆連滄海,風吹一葉輕。村從波際出,草逼浪痕生。

地闊無山影,天空有雁鳴。最憐釜底處,何日奏平成?

羅唝曲四首 其四

明代鄧云霄

拔卻宜男草,休栽夜合花。妝成嫌艷冶,宋玉在西家。

風月守空閨

元代周巽

驚風開繡幕,新月照羅幃。玉樹鳴清籟,珠簾捲素輝。

砧聲敲杵急,燈燼落花微。今夜思君夢,應隨黃鵠飛。

喜亥白兄至都

清代張問陶

君至欣如我到家,剪燈絮絮問三巴。一年聚散悲身事,萬里庭闈感歲華。

何日鄉居隨父老,不堪旅食飽風沙。近來苦憶鄉園樂,牛背斜眠嗅稻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吊妞乱淫欧美|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aⅴ日本高清视频影片www|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91福利视频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日本爽快片|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大奶校花催眠全世界|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97sese电影| 欧美军同性videosbest|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黄色网址| 日本特黄特色aa大片免费| 国产丰满老熟女重口对白|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性欧美videos喷水|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孕妇与黑人巨交|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到出水| 市来美保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又大又硬又爽又粗又快的视频免费| 欧美a欧美1级|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与子乱勾搭对白在线观看| 玉蒲团2之玉女心经|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老司机在线精品|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