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今天,明天會重新再來;失去了金錢,你還有自己的人生價值;失去了文明,你便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有一句話說得好:“誰對待路人能像對待客人那樣彬彬有禮,誰就是世界公民。”這句話在一個陌生青年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一次,我在過斑馬線時,看到一位穿著時髦的男青年正小心翼翼地扶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過馬路。看他們的親熱勁,男青年應該是老奶奶的孫子吧。結果,過完馬路時,老奶奶拉著青年的手,再三表示感謝。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萍水相逢啊!我不禁對青年肅然起敬。是什么力量驅使青年去幫助老奶奶呢?是尊老愛幼的精神,是一種文明的道德體現。大家都知道,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它,弘揚它。可生活中,我們做到了嗎?有些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亂涂亂畫,隨手扔垃圾,隨口吐痰;有些人明明看到紅燈卻勇敢向前。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現。
明代王守仁說過:“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也許他們有了自己的隨意,但卻留給他人很多的麻煩。
相反,如果我們都能規范自己的行為,留給他人的將是溫暖,留給社會的會是財富。讓我們做文明人,說文明話,辦文明事,讓文明禮儀之花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