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我觀看了《肖甲克的救贖》這部美國影片。它讓我更加堅定了一種信念:希望一直存在于人的心里面,美好的事物永遠不會消逝,如果你相信,隨時隨地,你都可以飛翔。
《肖甲克的救贖》是以瑞德的獨白展開的,瑞德是因謀殺罪被判無期徒刑而來到肖甲克監獄的,他第一眼見到主人公安迪時,就是安迪被關進監獄的那天。安迪是個銀行家,因妻子有婚外情,他就最后本想用槍殺了妻子和他那情人,但他沒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殺了他妻子和那個情人。他竟成了替罪羊,被人指控,被判無期徒刑并進入了肖甲克監獄,安迪長時間沒同任何人講話,他開口的第一個對象是瑞德,請瑞德幫忙弄到一把石錘以雕刻那些小玩意兒消磨時光,不出意外,瑞德總有辦法搞到只要你想到的東西,這次也弄到手了。安迪憑著自己的聰慧幫監獄官免去稅務而得到典獄長的“青睞”,開始幫其洗黑錢。十多年過去了,安迪在一名獄友口中聽得了他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他本想讓獄長幫他翻案,卻不想被關了長達兩個月的禁閉,而同時,獄長用計殺死了那個告訴安迪真相的青年湯米。
殘酷的現實使安迪終于放棄了伸冤平反的努力。但是,難道這輩子就毀在這個冤獄里嗎?不!其實安迪從進來那天起,就沒有向殘酷的現實低過頭,他早已下了決心,要自己救贖自己!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犯人的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一天熄燈后,他成功“越獄”(通過他早就挖好的墻內通道)并帶走了典獄長貪污謀殺的證據交給了報社。他獲得自由后,瑞德也獲假釋,還找到了安迪行動前對他說的神秘禮物,克服了心理危機,尋找安迪。兩人終于在自由的海灘上相遇。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安迪冒著被關禁閉的懲罰放莫扎特的音樂《費加羅的婚禮》給大家聽。天很藍。所有清一色穿著囚服的人們都靜下來,昂著頭,看著同一個地方,如瑞德旁白:“這些聲音直插云霄飛得比任何一個人敢想的夢還遠。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著翅膀來到我們褐色牢籠,讓那些墻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霎那,鯊堡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我想這就是音樂的魅力,誰也無法奪走這種魅力。樂聲飄蕩的時候,他們是否跟隨著這種聲音在飛翔?他們是否會升起一種希望,像剛進監獄時那樣渴望自由,渴望出去呢?
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雙潔白的翅膀,有風,就可以助你飛翔。而那風,就是力量,是希望!就像我平常總喜歡聽音樂,音樂就是力量。只要我能,我就可以飛向自由。自由在高處,但是只要一直飛,也一定能觸碰得到的。所以說人的生活不能少了音樂,安迪通過嘗試,讓他們獲得了靈魂的一次救贖。哦!多么純潔的一次旅行。
也不僅僅是音樂。安迪接替老師管理圖書館,六年來從不間斷的每周寫信給州議員們,請求定期批下新書和撥款,最終成功了。他為大家爭取讀書的機會,難道不是因為希望還存在嗎?讀書也是一種力量,自由穿梭其間。希望至善。
這部影片是1994年的。而1947年至1991年美國正處于冷戰時期,尤其是在1960年初期,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雖然美國法律上沒有種族奴隸制度,但是黑人在社會中仍受種種歧視、壓迫是不爭的事實,黑人的失業率一般比白人高三四倍,死亡率也特別高。可以說美國真正民主起來距今也不是很長,是幾代人共同努力來的,《肖甲克的救贖》里圍繞的幾大主題除了希望,還有一個,即是自由,影片更是告訴我們,只要通過努力,自由是可以獲得的,我聯想到美國的民主路亦是如此。那么,對于我們來說,也一定是這樣的。希望下去,什么時候,都可以飛翔。
從這里——心——一個巨大的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