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們是多么幸福的一代人。那些連紙都買不起的日子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需要不斷勞動來換取生存的日子我們也沒有經歷過。很多人的家中擺著很多很多的書,那是以前的孩子享受不到的福利。當然,作為一個學生,我很清楚地知道,書是我們瞭望這個世界的窗口,也是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自古以來,讀書人皆以能讀遍圣賢書為榮。而今,我以能讀到想讀的書為榮,大千世界,書很多,圣賢書更是不少。誰能立誓昭告天下說自己能閱盡這個世界?而我們能做的,大約只有感恩罷了。感謝書給了我們這么多可貴的經驗。
很愛獨自走在圖書館內。周圍很安靜,偶爾有人翻動書頁,引起紙張間清脆的摩擦,輕舒的美麗聲調便在靜謐中四溢開來,又或是有人為書中的情節而發出輕輕的嘆息,緩緩的語調,連漂浮的空氣都仿佛凍結。空氣中慢慢流動的是書所散發出的味道,說不出的,它總是有撫平人心的作用。不太記得自己的第一本書是什么了,大概是一本故事書吧。
花花綠綠的書,總是小孩子的最愛。如今走進書城,也能看到很多孩子手上抱著一本書,坐在椅子上或地上。兩只黑如晶石的小眼睛緊盯在書上,那種好學的勁兒還真是難能可貴呢!不懂自己小時候是不是這樣。或許自己從小到大到底看過多少本書已記不真切了,但那一個個睡前的故事,卻是忘不掉的。
那么多或悲或喜的童話故事,猶如星子,點綴了我們童年的天空,為它刻上了天真、純潔、美好以及一切專屬于孩子的詞匯。常聽老一輩的人對著小輩說著:“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后做國家的棟梁。”這句話,對我們而言可以說是聽了成百上千遍了,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它的含義呢?就像有些事,失去了才會想去珍惜,可是早就來不及了。
但是,讀書不同于這些事。不論年齡,不論身份,不論一切的一切,只要有一顆向往書籍的心就夠了。有的孩子三歲時便已熟讀《三字經》,有的老人臨終前仍手捧著書靜讀;國家元首可以讀書,乞者亦可以讀書。這可以歸納為一種氣魄,一種敢于不屑世俗眼光的氣魄,令人心驚亦心服!自認為書是一種可以凈滌人的靈魂的神物。
有句話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實在書前也是一樣的。面對書時,我們都是一個不分富貧貴賤的靈魂,等待著書對自己的洗禮。曾有很長一段時間,迷戀上了這樣一種情境:在午后微醺的淡金色陽光下,手捧一本精美的散文集,身邊,是一杯熱氣蒸騰的Mocha,它既有意大利濃縮咖啡的濃烈,又包含了巧克力的甜美,更融合了牛奶的柔滑,它的香氣在四周慢慢氤氳著……這樣的情景太美好了,美好得仿佛讓讀書成了世間最優雅、高貴的一件事。
有時候,看著別人在讀書,心里就有些癢癢的,有種想把書借過來看上兩眼的沖動。想想以前,幾乎什么書都看,畫冊、地理、歷史、考古、散文、小說、詩歌,有點像“雜食性”的動物,也不論什么內容。而現在,不再那么“雜食”了,書也會挑有意義的看,無意義的書寧愿不讀也不愿屈就。好書就應該珍惜,不是嗎?如果說衣食父母是我們人生的啟蒙,那書便是陪伴我們成長的摯友。
父母即使再空閑也不可能時刻陪伴在左右。當家中無人傾訴,睡前難以入眠之時,身邊陪伴著的是書。
它在我們感到寂寥之時,乃至午夜夢回之際,在暈黃的燈光下,以它慣有的方式進行勸慰。寂寞的我們怎能抗拒它的力量?故常有人說,書上的有些知識是別人無法教給你的。書,自古以來被擺在了一個很高的地位。現今的我們要做的,便是惜。
相信不論是書籍抑或是讀書,總有一個理由讓我們去感謝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