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周莊夢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這是莊子齊物思想中的一片名段,到是有幾分虛渺的意思,但夢并非是一種無實的,個人倒是覺得有夢想那畢竟是好的。于是,我便帶著“三個夢想”從這里起航。作為中學生還是寫貼乎實際的好。隋唐時期,科舉制度便成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這對中國的進步確實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然而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考試則日益成為一種網羅人才,分層學生的手段。
似乎,只有學習才有出路。大學擴招政策自是使得許多學子能夠園大學夢,而利用考試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也存在不少弊端。不但要打好升學前的實力戰,還要打好升學時的心理戰,不但要具備好七分靠打拼,好要具備好三分天注定。中國的學生是無奈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也許在人們的意識里,封建時代的讀書人是刻苦而勞累的,可知現在的學生也是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想想我平日里課間要么小睡一會兒,要么趕作業,怕睡覺著涼了,還得勞心爸媽點醒著吃預防藥。中國的學生是勞累的。這是學生界《陋室銘》的改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小說翻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尋思看錄像。可以打瞌睡,寫情書,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累。是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心里云:何能之有!”可見,往往過與繁重的教學課程反而引起學生的壓抑,不見得是好事。
其次教育也存在經濟負擔,盡管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等一系列免學雜費的教育措施,而九年后的教育經費是猛漲,使得貧困家庭,亦或是普通家庭感到壓力很大,這些卻只是些在平常不過的事了。偏科生怎么辦?這一直是眾多家長和考生焦慮的實際問題,吳晗老先生是眾所周知的偏科生,數學幾乎零分,而憑借歷史滿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從而得以繼續深造,從而在一生致力于中國文學上。
而在當今的均衡發展教育情勢下,能有多少考生能像老先生一樣幸運,遇到自己的伯樂?制度需要不停地改善,需要更有利于學生,更服務于社會。我覺得,教育制度問題的解決,是中國學生的首要中國夢。教育的進步,才能夠推進創新能力的提高。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創新已成為人類科學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共識。那么,如何從MadeInChina到CreatedInChina?這一直是國人熱門的話題。為什么愛迪生是美國人?諾貝爾是瑞典人?。。。。。。這與民族的深源有著極大的關系。
倫敦公園里:5歲的孩子指著小圓石“老師我知道,這是0對吧?”老師急忙示意讓他小點聲,周圍經過的人私語“怎么能教他這就是0呢,噢,上帝,也許他再也想不到那是蘋果或者皮球了,可憐的孩子。”北京的一家幼兒學前班:“aoe。。。”紐約的小學課堂:老師指著孩子畫著翅膀的自行車“Verygood"上海的高速公路上:孩子被堵車困得不耐煩了“媽媽,為什么汽車不能飛起來,這樣多好啊?”“乖,坐好別鬧了。”。。。。。。現在為了經濟的成效,我國大多是花錢請專家,花錢引技術。但是從中國的生產線走下來,產品畢竟是缺少了實際的核心技術,往往導致“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其實一個國家就像是一個孩子,你學習不用心,不去找根本原因,一味地浮躁對待學習,總幻想著如何考試投機取巧,是改變不了當前的狀況。我想夢想還是踏實的好。然而中國的文化底蘊是豐富的,國家的資金,實力,人力,物力以及思想是雄厚的,只要用心去對待這份“試卷”,從MadeInChina到CreatedInChina。不僅僅是成為夢,更是一種現實。
教育完善了,科學技術搞上去了,而道德卻退步了?2011年8月17日,村民林春緒救了被撞的八旬阿伯并送進醫院,卻被阿伯家人咬定是肇事司機,不僅遭到圍困、指責、謾罵,最后被迫在醫院下跪!2011年8月26日中午12點多,長途車司機殷洪彬扶起了以為被撞傷的石老太,事后老太指稱殷為肇事者。幸而大巴裝了錄像設備得以真相大白。……類似案件頻頻出現,然而一切的根源在于2006年的“彭宇案”。一日之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被塵封;“學習雷鋒,好榜樣。”助人為樂,樂于奉獻,正義勇敢。。。。一切卻蕩然無存。甚至有人置疑:老人跌倒,扶不扶?嗚呼!這是社會的悲劇?還是人類的悲劇?掩卷沉思,中華民族一直引以為傲的優良的傳統美德,這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是中國的道德在倒退50年!不禁嘆道:“道德,和法律,是誰撞了誰?”
黨的思想是偉大的,2024年3月5日中國好人網的首屆“攙扶老人獎”總算讓好人不至于太寒心。然而構建一個和諧社會并不僅僅是黨的政策能夠決定的,而是需要個人的付出,個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2024年,黨的十八大的召開,迎來新的領導人,新的政治體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人民走小康道路!建和諧社會!造富強國家!圓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