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對這次疫情的感受與思考篇一
春節期間,看過一篇文章,大概說的是武漢人現在就好比“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看著挺心酸難受,他們處在戰疫的最前線,他們理應是最值得心疼和保護的人,卻可能承受了更大的委屈和苦楚。白巖松說:我們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這聽起來很溫暖。共同的敵人面前,我們需更好地自愛,也應把能力以內的愛賦予他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概莫能外。
不是這場疫情,我們可能還關注不到生活中這么多的小細節,你平時按個電梯會很隨便,沒太多考慮;平時吃喝會特別隨性,愛咋咋地;平時洗涮也就對付了事,過得去就好。凡此種種,可能,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不拘小節”,漸漸地成為了各種陋習,他可能暫時不會影響到你,但是你應該克服他,不是疫情讓我們學會這些,而應該是我們通過改善這些來應對那些未知的疫情。
出不了門,聚不了餐,更多的時間,就是跟家人宅在一起了。從前車馬慢,現在我們終于有機會去體驗這種生活節奏。試想,已有多少年我們沒有和父母踏踏實實待在一起一整天,可能有隔閡可能有代溝,好好坐下,你會發現那些只是個借口,你發現也能跟媽侃侃大山,聊聊家長里短;也能跟爸說說時局,不管是否說得到一起。這些彌足珍貴的東西,你曾經淡忘了,現在該撿起來了,這是最寶貴的財富,也將成為你一生的慰藉。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理應與時俱進,但總是被目前一些舒服的節奏所麻痹,工作成為一種慣性,缺少思考和改進。這次疫情,一下打斷了所有的工作節奏,這時候方發現有多手足無措。功夫全在平時,但想我們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積極嘗試新的工作方式,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只會讓我們游刃有余,而不至于抓耳撓腮。所以,生活中需多注意,工作中更應該多思考。采用和依托新型辦公方式,將是我們需要積極落實的一項工作。
想得很多,簡單表達。疫情是否在,人心依舊齊。這人間最美二月天,讓我們共同給他應有的最好容顏。
對這次疫情的感受與思考篇二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皆為戰斗員。這場斗爭,需要我們眾志成城,鼓舞抗疫斗志,堅定抗疫信心!
“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正在進行的這場防控疫情的嚴峻斗爭,深刻印證了這一結論。
這個春節,相信對于很多武漢甚至全國各地的人們來說都是特殊的,也是過得最不容易的時期。歡歡喜喜盼望了一年的團聚時刻,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隨著疫情形勢的迅猛,全國各地的感染人數也在不斷攀升。
我發出倡議:“必戴口罩,拒吃野味,勤快洗手,減少串門,見屏如面,拒絕謠言,配合查驗,科學就醫。”
團結就是希望,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生命,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成功發展的源泉,是中華民族之間的心靈的交流橋,更是我們值得學習的一種品質。
抗擊疫情,從我做起。讓我們攜起手抗擊疫情,讓我們一起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對這次疫情的感受與思考篇三
新年到了,今年是鼠年。有海外的游子回到故鄉和家人團聚,也有內陸的外國人回到外國。本是熱熱鬧鬧的年,卻沒想到武漢市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打破了那原本快樂的新年。
在2024年12月武漢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診例27例。國家衛計委專家組抵達武漢對相關病毒分型檢測,發現新型觀眾病毒可以人傳人。這一消息傳出,許多人都很慌亂怕被武漢出來的人傳染。坐著看新聞的我也不例外,而中央立馬宣布封城武漢,也讓我松了一口氣。可沒想到,在封城前有許多人感染了病毒從武漢返回故鄉,導致后面就很多人被傳染,連國外都有。
一開始我很害怕,但慢慢的不怕了,因為我家鄉沒有任何人感染類似病例。在新聞上又看到了振奮人心的消息,從1月13號開始武漢市城建局召開專題會議,要求由中建三局牽頭,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建造比小湯山醫院還大1/3的火神山醫院。國家沒有讓我們失望,從敲定圖紙到建完一共只用了十天,讓武漢市患診人員和未患證人員有了隔離,大大減少了風險。
而在火神山醫院建好后,中央向各縣各市發出號召,號召醫生自愿參與抗擊疫情,本以為不會有太多的人來,畢竟與病患相處會有感染的風險。可沒想到各縣各市都有自愿出戰的精英,當我看到電視上各市各縣精英出戰斗的時候,我也被他們的英勇和大公無私所打動,被他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所打動。而其中就有中國呼吸系統傳染病防治領軍人物鐘南山院士,鐘南山院士已經84歲了,卻在得知武漢市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后,連夜趕往武漢市參與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當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對他的敬佩之情,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卻能在民族危機的時候站出來奮戰在第一線。這是多么的大公無私啊!而另一則新聞更讓我不得不贊美一聲巾幗不讓須眉,與鐘南山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李連娟奶奶,在受國務院,國家委托,與鐘南山及六人共同抵達武漢,他們在聽取武漢的情況后,她率先向國家提出封城武漢,如今跟團隊仍然奮戰在第一線,而在出發前他只與家人吃過了一頓團圓飯。
而下面這則新聞更讓我覺得病毒沒有什么可怕。跟眾多醫護人員一樣在為疫情奮斗的還有最美的逆行者。他們是一群普通人,職業也各有不同,卻在疫情期間有著共同的目標,他們之中有的捐獻物質,有的用行動來表達抗擊疫情的熱情,而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也轉發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名湖南小伙,開車在武漢市大街小巷穿梭,為勞累過后醫護人員服務,免費接送醫護人員。他在朋友圈中寫到:“我不怕死,只怕有遺憾”我紅著眼圈感嘆到:“現在又好好的學習,將來報效國家付出”
在這次疫情中我體驗到了許多“他們和她們”大公無私,英勇無畏精神品質。也體驗到了在疫情期間人們團結力量是強大的',也讓我知道國家是我們的最堅強的后盾。
對這次疫情的感受與思考篇四
我們,容易被情緒感受激活,這是生命生存的本能,如果沒有情緒,危難之際,我們不會恐懼,于是無力戰斗或無法逃離。
我們要感恩我們擁有情緒。
尤其是周遭的生命,共同面臨著威脅生命的困境,我們一起恐慌。
我們為生在病痛中的生命擔憂,我們為前線的醫務人員緊張,我們也為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安危著急。
生命進化的本來,是用恐慌激活的能量,去打好一場戰役,而不是被恐慌所控制了。
所以,我們還需要一份覺察,自己有沒有陷入情緒的深淵無法自拔了?我們還需要一份理智,靜下來思考一下,此刻,做什么,是最好的策略?
最好的方式,是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能做的,然后,把一切情緒能量,轉化為祈禱和祝福。
如果有悲傷,就用所有悲傷的能量去祈禱;
如果有憤怒,就用所有憤怒的愛意去祈禱;
如果有絕望,就用所有絕望的期待去祈禱;
如果有恐慌,就用所有恐慌的力量去祈禱。
如果有無力,別忘了,我們還有大大的有力的愛,祈禱萬物各自歸位,祈禱每一個生命遠離苦海。
暗夜會過去,希望的曙光在無數人的無私努力中升起。
所有在苦難中的生命,都為我們承擔了一份苦難,
所有在奮戰中的人們,都為我們創造著一份安康,
我們啊,深厚緣分,共約在同一個星球,經歷千山萬水,愛與苦,絕望與希望,暗夜與光明。
我們啊,是同源同歸途的兄弟姐妹,而終將,彼此祝福,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對這次疫情的感受與思考篇五
2024年初,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肆虐,攪亂了中國人原有的生活秩序。直到今天,大多數人還蝸居在家,大街小巷,行人稀少,隨處可見的是嚴控病毒的橫幅標語,聽不到汽車的喇叭聲和路人的嬉笑聲以及遠方建筑工地上的撞擊聲……,外面死一般的沉寂,偶爾幾聲狗吠,讓人感覺世界還在,還有生機。
成年累月忙于趕時間的打工族們,蝸居在家,終于有了空閑時間思考人生,痛定思痛,一定感慨萬千。
被病毒奪去生命的亡者家庭,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淪為這場疫情的犧牲品,鮮活的生命瞬間就沒了,好好的家庭殘缺了。電視畫面的一幕幕場景,讓沒有遭受病痛折磨的我們,對人生也有了新的意識,活著真好!
健康很重要。病從口入,別再去吃那些珍奇野味,那里藏污納垢,吃了就該去了,后悔都沒機會。冠狀病毒警告我們,有些疾病是致命的,無論你多么有錢,在死神面前,上天也救不了你。所以,工作再忙,也別忽視了健康。
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真好。過年,本來只有短短的七天,加上路途一兩天,走親訪友以及外出旅游兩三天,與家里人在一起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天而已。疫情蔓延,延長了假期,滿足了老人的愿望,兒孫滿堂,享受了一次長久的天倫之樂。如此看來,過年不走親訪友,不外出旅游,和爸媽親人在一起,這才是一家人應該有的生活。
生活慢節奏,幸福原來是這樣。上班,擠公交,趕路,堵車,開會,趕進度,加班,還有那些996……,這就大多數上班族最平常的生活。年休假,在大多數企業里,有誰曾經真正地享受過?當然,老板們也不輕松,別看他在員工面前高高在上,批評這個,訓斥那個,喝酒喝茶,好不威風瀟灑,其實,老板也不輕松,要考慮大局,他的心里比誰都急。因疫情造就的長假,打工族終于感受到了一覺睡到自然醒的超然灑脫,變著花樣炒菜做飯,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悠然自得,其樂也融融。在煩躁的世俗中,人們體會到了優雅恬淡的生活情調。
讀書學習,補充能量。據說,西方人每年都會讀幾本書,而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繁忙的工作擠占了太多的空間,天天勞累,回家倒頭就睡,哪有功夫讀書充電。這次蝸居在家,終于有了機會學習。研讀古今中外名著,增長知識財富,提高人生品味。
踏踏實實過好今天,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明天。冠狀病毒,就像地獄里的惡魔,它掙脫桎梏,竄到人間,為非作歹,肆意妄為。我們的白衣天使甚至還沒找到降服病魔的法寶,只能防護隔離,阻擋它的入侵。2003年的sars,十七年后今天的冠狀病毒,未來何時何地又會出現什么樣的妖魔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