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事
山中即事。清代。劉鶚。 霧罷海日高,衣襟尚馀濕。高秋煖如春,鳴禽忽相及。草木罕黃落,寒蟲不成蟄。時于極熱中,頗覺涼思集。于此茍不察,居然即成疾。游子思故鄉,虛名空羈縶。氣候何紛紛,朝夕常岌岌。何如下澤車?飽飯老鄉邑。
[清代]:劉鶚
霧罷海日高,衣襟尚馀濕。高秋煖如春,鳴禽忽相及。
草木罕黃落,寒蟲不成蟄。時于極熱中,頗覺涼思集。
于此茍不察,居然即成疾。游子思故鄉,虛名空羈縶。
氣候何紛紛,朝夕常岌岌。何如下澤車?飽飯老鄉邑。
霧罷海日高,衣襟尚馀濕。高秋煖如春,鳴禽忽相及。
草木罕黃落,寒蟲不成蟄。時于極熱中,頗覺涼思集。
于此茍不察,居然即成疾。遊子思故鄉,虛名空羈縶。
氣候何紛紛,朝夕常岌岌。何如下澤車?飽飯老鄉邑。
唐代·劉鶚的簡介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 劉鶚的詩(249篇) 〕
明代:
周是修
君莫欺,貧賤兒,陋巷陳平終帝師。君莫誇,富豪子,銅山鄧通終餓死。
世間萬事如轉燭,明日升沈安可卜。請君聽我浩浩歌,古往今來情奈何。
君莫欺,貧賤兒,陋巷陳平終帝師。君莫誇,富豪子,銅山鄧通終餓死。
世間萬事如轉燭,明日升沈安可蔔。請君聽我浩浩歌,古往今來情奈何。
:
何絳
何處風光最可憐,四鄰凋謝變桑田。重牽匹馬吟紅葉,可惜雪花鋪白氈。
壇上古松疑度世,渡頭芳草憶前年。幽居寂寞無人入,落日深山哭杜鵑。
何處風光最可憐,四鄰凋謝變桑田。重牽匹馬吟紅葉,可惜雪花鋪白氈。
壇上古松疑度世,渡頭芳草憶前年。幽居寂寞無人入,落日深山哭杜鵑。
元代:
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
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
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
宋代:
釋善直
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遼天。祖師不曾西來,個個壁立千仞。
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遼天。祖師不曾西來,個個壁立千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