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華山
望九華山。元代。吳師道。 輕舟下池口,遙望青陽郭。云間見九華,爭先出鋒鍔。參差敔背缺,峭銳圭首削。竹箭拔春芽,芙蓉攢秋萼。奇姿信明麗,遠勢仍聯(lián)絡。下有巖谷幽,真靈諒茲宅。詭哉末世士,強以名號托。丹崖不受滓,青峰鎮(zhèn)如昨。千載知屬誰?含情寄冥漠。
[元代]:吳師道
輕舟下池口,遙望青陽郭。云間見九華,爭先出鋒鍔。
參差敔背缺,峭銳圭首削。竹箭拔春芽,芙蓉攢秋萼。
奇姿信明麗,遠勢仍聯(lián)絡。下有巖谷幽,真靈諒茲宅。
詭哉末世士,強以名號托。丹崖不受滓,青峰鎮(zhèn)如昨。
千載知屬誰?含情寄冥漠。
輕舟下池口,遙望青陽郭。雲(yún)間見九華,爭先出鋒鍔。
參差敔背缺,峭銳圭首削。竹箭拔春芽,芙蓉攢秋萼。
奇姿信明麗,遠勢仍聯(lián)絡。下有巖谷幽,真靈諒茲宅。
詭哉末世士,強以名號托。丹崖不受滓,青峰鎮(zhèn)如昨。
千載知屬誰?含情寄冥漠。
唐代·吳師道的簡介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
? 吳師道的詩(129篇) 〕
清代:
戴亨
溪回蕩云容,虬松勢妖矯。日月摩高巔,石瘦青苔老。
科頭信芒鞋,臨風恣幽討。箕踞憩云根,蒼翠午陰悄。
溪回蕩雲(yún)容,虬松勢妖矯。日月摩高巔,石瘦青苔老。
科頭信芒鞋,臨風恣幽討。箕踞憩雲(yún)根,蒼翠午陰悄。
宋代:
蘇頌
朝鞍早過鳳樓西,雨浥輕塵未有泥。
頒宴百壺人共醉,演綸雙筆客同攜。
朝鞍早過鳳樓西,雨浥輕塵未有泥。
頒宴百壺人共醉,演綸雙筆客同攜。
明代:
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宋代:
馮時行
歲晚扁丹雪霰邊,蕭疏與君俱可憐。
向來共厄黃楊閏,別后相逢白發(fā)年。
歲晚扁丹雪霰邊,蕭疏與君俱可憐。
向來共厄黃楊閏,別後相逢白發(fā)年。
:
沈鍊
軒黃方好道,我本列仙才。每過蓬萊島,曾上凌云臺。
非無遠游意,自多塵世哀。眷風回玉管,夜月隱金罍。
軒黃方好道,我本列仙才。每過蓬萊島,曾上淩雲(yún)臺。
非無遠遊意,自多塵世哀。眷風回玉管,夜月隱金罍。
明代:
陳子升
廣郡延袤古桂陽,郡人不省是維桑。換鹽忽漫逢賓客,食藕因思制楚裳。
天下幾州真刺史,我來一度舊劉郎。而今不作看花恨,消息王孫草盡芳。
廣郡延袤古桂陽,郡人不省是維桑。換鹽忽漫逢賓客,食藕因思制楚裳。
天下幾州真刺史,我來一度舊劉郎。而今不作看花恨,消息王孫草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