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六年夏自陽翟之睢陽迓翰林蘇公自杞放舟
元佑六年夏自陽翟之睢陽迓翰林蘇公自杞放舟。宋代。李廌。 放舟杞國岸,汴渠正東注。湯湯舟下水,適與舟相遇。泛泛水上舟,與水共東去。舟水詎相離,曾不遷故處。世人迷動靜,順流疑若遡。不然逐流浪,汩沒為所誤。吾作放舟詩,明此流水住。老矣耄何為,聊用持世故。
[宋代]:李廌
放舟杞國岸,汴渠正東注。
湯湯舟下水,適與舟相遇。
泛泛水上舟,與水共東去。
舟水詎相離,曾不遷故處。
世人迷動靜,順流疑若遡。
不然逐流浪,汩沒為所誤。
吾作放舟詩,明此流水住。
老矣耄何為,聊用持世故。
放舟杞國岸,汴渠正東注。
湯湯舟下水,適與舟相遇。
泛泛水上舟,與水共東去。
舟水詎相離,曾不遷故處。
世人迷動靜,順流疑若遡。
不然逐流浪,汩沒為所誤。
吾作放舟詩,明此流水住。
老矣耄何為,聊用持世故。
唐代·李廌的簡介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
? 李廌的詩(227篇) 〕
宋代:
劉宰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
斥去佞臣談笑里,英名高壓漢朱存。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
斥去佞臣談笑裡,英名高壓漢朱存。
宋代:
釋道川
蝴蜂休戀舊時窼,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來無走路,癡心要上白牛車。
門前羊鹿權為喻,室內啀喍總是訛。蓬?臭煙相惱處,出身不用動干戈。
蝴蜂休戀舊時窼,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來無走路,癡心要上白牛車。
門前羊鹿權為喻,室內啀喍總是訛。蓬?臭煙相惱處,出身不用動幹戈。
清代:
陸求可
六花堆積滿乾坤,一色更無痕。但分山水高低處,與林廬城郭江村。
蠟屐扶筇,印生屐齒,回首失柴門。
六花堆積滿乾坤,一色更無痕。但分山水高低處,與林廬城郭江村。
蠟屐扶筇,印生屐齒,回首失柴門。
明代:
釋今辯
步入仙宮鳥道平,門開碧落睹云迎。綠蘿高帳談偏劇,白石閒炊韻自清。
壁滿篇章增岳色,江環巖壑隱灘聲。劉郎此日無尋處,鶴影松陰動客情。
步入仙宮鳥道平,門開碧落睹雲迎。綠蘿高帳談偏劇,白石閒炊韻自清。
壁滿篇章增嶽色,江環巖壑隱灘聲。劉郎此日無尋處,鶴影松陰動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