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秋感
虞美人·秋感。宋代。吳文英。 背庭緣恐花羞墜。心事遙山里。小簾愁卷月籠明。一寸秋懷禁得、幾蛩聲。井梧不放西風起。供與離人睡。夢和新月未圓時。起看檐蛛結網、又尋思。
[宋代]:吳文英
背庭緣恐花羞墜。心事遙山里。小簾愁卷月籠明。一寸秋懷禁得、幾蛩聲。
井梧不放西風起。供與離人睡。夢和新月未圓時。起看檐蛛結網、又尋思。
背庭緣恐花羞墜。心事遙山裡。小簾愁卷月籠明。一寸秋懷禁得、幾蛩聲。
井梧不放西風起。供與離人睡。夢和新月未圓時。起看檐蛛結網、又尋思。
《虞美人》,唐教坊曲。《碧雞漫志》卷四:“《脞說》稱起于項藉‘虞兮’之歌。予謂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當時,非也。”雙調,有兩格,其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兩仄韻,三平韻。此首為第一格。
“背庭”兩句怕賞花,并觸發懷鄉情。“背”,即棄也,這兒引申為“不去”。此言詞人不去庭園賞花,是因為怕園中之花被人濫賞而憤而早凋。其實這并非是“花羞墜”,而是人有愁,且惜花也。詞人心中愁的是羈旅在外,因秋至而起鄉愁,所以詞人的心早已不在乎欣賞什么花,而是已飛向群山阻隔的故鄉——四明。“小簾”兩句,言詞人卷起簾子放那明亮的月光入室,室中瞬時由朦朧轉為清晰,詞人的心境也隨之由濃愁減為輕憂。但是,心境剛剛轉好,卻又因“舉頭望明月”,兩耳聞蛩鳴,使他又添一重懷鄉新愁。
“井梧”兩句,緊承上片,發揮思鄉情。言秋風起,桐葉落,簌簌的落葉聲,似那西風煩人的腳步聲,在室外徘徊不去。詞人羈旅在外,夜聞此聲,輾轉反側,更是因離愁別恨而不能成眠。“夢和”兩句,言詞人即使在睡夢中,也在思念親人。他說:我們分居兩地多像天上的彎彎新月,還不到十五團圓之時。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醒后不能成寐,他索興披衣起來,踱到室外,見屋檐邊蜘蛛正在周而復始地勞碌結網,不禁又聯想到自己也與它一樣,為生計所迫,在他鄉勞碌奔波度日的處境。真是對景傷情,徒添悲傷。據詞意此詞應是詞人早期之作。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325篇) 〕
明代:
倫文敘
萬事悠悠總逝波,人非物是舊山河。鳳樓寥寂金蓮步,燕館荒涼玉樹歌。
別浦春風開芍藥,小亭秋色上藤蘿。客懷正苦風濤惡,況復登臨思轉多。
萬事悠悠總逝波,人非物是舊山河。鳳樓寥寂金蓮步,燕館荒涼玉樹歌。
別浦春風開芍藥,小亭秋色上藤蘿。客懷正苦風濤惡,況複登臨思轉多。
明代:
朱多
客訪遺基歲月華,仙人何處弄煙霞。
山中甲子無春夏,四月才開二月花。
客訪遺基歲月華,仙人何處弄煙霞。
山中甲子無春夏,四月才開二月花。
宋代:
葛紹體
去年花開春日和,行嗅香蕊攀柔柯。
今年花開煙雨愁,坐見落英填污溝。
去年花開春日和,行嗅香蕊攀柔柯。
今年花開煙雨愁,坐見落英填污溝。
明代:
畢自嚴
傳聞海蜃幻樓臺,仙屋籌添瑞氣開。岱岳孔林游屐遍,何當把臂向蓬萊。
傳聞海蜃幻樓臺,仙屋籌添瑞氣開。岱嶽孔林遊屐遍,何當把臂向蓬萊。
明代:
宋琬
曾向車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只今老作青溪長,猶是當時折角巾。
姿卓犖、骨嶙峋。畫師摩詰是前身。知君埋照饒深意,新筑糟丘號酒民。
曾向車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隻今老作青溪長,猶是當時折角巾。
姿卓犖、骨嶙峋。畫師摩詰是前身。知君埋照饒深意,新築糟丘號酒民。
唐代:
盧綸
落日映危檣,歸僧向岳陽。注瓶寒浪靜,讀律夜船香。
苦霧沈山影,陰霾發海光。群生一何負,多病禮醫王。
落日映危檣,歸僧向嶽陽。注瓶寒浪靜,讀律夜船香。
苦霧沈山影,陰霾發海光。群生一何負,多病禮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