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求百獸
虎求百獸。兩漢。劉向。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兩漢]:劉向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裡,帶甲百萬,而專屬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一只狐貍,狐貍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貍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貍。
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注釋
荊宣王:楚宣王。
求 :尋求,尋找。
食:吃。
子:你。
無敢:不敢。
天帝:上天。
使:派遣、命令。
長(zhǎng):長官,首領。這里作動詞,意為“做……首領”,掌管。
逆:違抗。
以......為......:認為......是......。
不信:不真實,不可靠。
走:逃跑。
以為:認為。
然:認為......正確。
故:所以。
畏:害怕。
皆:都。
曰:說。
而:才。
是:這
遂:于是,就。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貍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后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貍憑借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貍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現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借著別人的勢力,或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唐代·劉向的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 劉向的詩(23篇) 〕
清代:
黎愷
孤吟竟何待,坐久衣袂涼。不覺月華墮,但聞風露香。
殘螢度高樹,宿鳥棲叢篁。吾生本淡泊,觸景興彌長。
孤吟竟何待,坐久衣袂涼。不覺月華墮,但聞風露香。
殘螢度高樹,宿鳥棲叢篁。吾生本淡泊,觸景興彌長。
清代:
王家樞
疊嶂南環水繞東,危亭兀立草蒙叢。茱萸未插登臨后,籬菊何存感慨中。
從古只聞強項貴,而今偏解折腰工。先生五斗非能浼,氣運難回典午終。
疊嶂南環水繞東,危亭兀立草蒙叢。茱萸未插登臨後,籬菊何存感慨中。
從古隻聞強項貴,而今偏解折腰工。先生五鬥非能浼,氣運難回典午終。
元代:
耶律楚材
乃祖開元柱石臣,云孫髣髴玉麒麟。從來德炙輿人口,此日恩沾圣世春。
欲草薦書學北海,未開東閣愧平津。而今且試調羹手,佇看沙堤繼舊塵。
乃祖開元柱石臣,雲孫髣髴玉麒麟。從來德炙輿人口,此日恩沾聖世春。
欲草薦書學北海,未開東閣愧平津。而今且試調羹手,佇看沙堤繼舊塵。
宋代:
趙鼎
花飛便覺春容減,一陣狂風滿地紅。可惜馀芳留不得,夜深人靜月朦朧。
花飛便覺春容減,一陣狂風滿地紅。可惜馀芳留不得,夜深人靜月朦朧。
宋代:
施樞
簾底臨鸞惜歲華,鬢云慵掠寶釵斜。
落梅香斷無消息,一樹春風屬杏花。
簾底臨鸞惜歲華,鬢雲慵掠寶釵斜。
落梅香斷無消息,一樹春風屬杏花。
:
胡士瑩
春陰只欲傍高樓,樓上黃昏望欲休。蠟照半籠金翡翠,繡檀回枕玉雕鎪。
宓妃腰細才勝露,王粲春來更遠游。目斷故園人不至,花明柳暗繞天愁。
春陰隻欲傍高樓,樓上黃昏望欲休。蠟照半籠金翡翠,繡檀回枕玉雕鎪。
宓妃腰細才勝露,王粲春來更遠遊。目斷故園人不至,花明柳暗繞天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