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一剪梅·招熊少府
南鄉一剪梅·招熊少府。宋代。虞集。 南阜小亭臺,薄有山花取次開。寄語多情熊少府;晴也須來,雨也須來。隨意且銜杯,莫惜春衣坐綠苔。若待明朝風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宋代]:虞集
譯文
在自已家南面的小山包上有座小小的亭臺,在亭臺周圍已有少許山花開始隨意地開放了。春光明媚,山花盛開,所以特地寫信邀請好友熊少府你無論如何不管是天晴還是下雨,一定要前來游賞。你來后,你我朋友二人要隨意地開懷暢飲,不要顧惜泥土綠苔弄臟新衣盡情地欣賞游玩,因為一旦錯過時機,風雨一過天氣雖說晴朗了,但到那時,你我朋友說不定又是你東我西各在天涯,再也難得相聚;或者即使沒有你東我西各在天涯,也能再相聚首,但到那時也是春光不待人,早也匆匆的過去了。
注釋
南阜:南邊土山。
薄:少。
取次:任意,隨便。
熊少府:虞集好友,生平不詳。
銜環:此處指飲酒。
此詞為作者晚年回鄉后所作。上片先寫家鄉南阜有小亭臺,山花取次開放,婀娜多姿,因此邀請好友前來游賞,不要辜負大好春光。“多情”一詞,道出了彼此間深厚的友誼。
“晴也須來,雨也須來”,表示了邀請之懇切。下片勸好友到來之后,可以開懷暢飲,隨意踏青。若待天晴之后再來,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已經時過境遷了。全詞通俗平易,流轉自然。感情真摯,清新雅潔。
唐代·虞集的簡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
? 虞集的詩(292篇) 〕
:
歐大任
雙魚消息五湖還,玄晏先生尚閉關。人候小車乘下澤,書成殘草寄名山。
江南煙月參差際,淮浦風云澒洞間。尺素懷君三百里,竹林何日一追攀。
雙魚消息五湖還,玄晏先生尚閉關。人候小車乘下澤,書成殘草寄名山。
江南煙月參差際,淮浦風雲澒洞間。尺素懷君三百裡,竹林何日一追攀。
宋代:
呂本中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云非遠別,念與始謀乖。
欲求連墻居,故作千里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雲非遠別,念與始謀乖。
欲求連牆居,故作千裡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
宋代:
釋紹曇
美如西子離金闕,嬌似楊妃倚玉樓。
猶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見轉風流。
美如西子離金闕,嬌似楊妃倚玉樓。
猶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見轉風流。
明代:
于慎行
慘淡歸人意,春前問去舟。參商初兩地,膠漆已三秋。
雨色低津樹,江光隱驛樓。庭花多所恨,不是錦衣游。
慘淡歸人意,春前問去舟。參商初兩地,膠漆已三秋。
雨色低津樹,江光隱驛樓。庭花多所恨,不是錦衣遊。
清代:
戴亨
麻姑仙馭出昆崙,海上方蓬海市吞。蒼狗吠來天入夢,素娥奔去月消魂。
筳篿雖設靈氛遠,椒醑空陳帝闕尊。一自瑤池巡幸后,祇今飄泊有龍孫。
麻姑仙馭出昆崙,海上方蓬海市吞。蒼狗吠來天入夢,素娥奔去月消魂。
筳篿雖設靈氛遠,椒醑空陳帝闕尊。一自瑤池巡幸後,祇今飄泊有龍孫。
宋代:
劉才邵
不將簾幕掛檐唇,欲聽飛霙點繡茵。門外湖山元早白,醉中笑語不嫌真。
爐煙盡日飄香霧,茗盌侵湯攪玉塵。莫怪更深寒力減,瑤墀今日布王春。
不將簾幕掛檐唇,欲聽飛霙點繡茵。門外湖山元早白,醉中笑語不嫌真。
爐煙盡日飄香霧,茗盌侵湯攪玉塵。莫怪更深寒力減,瑤墀今日布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