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草
詠草。宋代。俞紫芝。 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
[宋代]:俞紫芝
這首詩名為詠草,而實非詠草,只是借草抒情,構思奇特,別有風味。
古代詩人多以草寫別情,訴離憂,白居易的“萋萋滿別情”,就是一個典型。
此詩首聯出句似乎是韋應物《滁州西澗》頭尾兩句的合成:“獨憐幽草澗邊生”,“野渡無人舟自橫”。面對這一境界,詩人提出不知誰懂得忘憂這個奇怪的問題,但似乎沒回答,其實不用回答,就是“草”。
頷聯和“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思相似,但比白居易這兩句寫得好,“綠水”和“斜陽”,不但更具體,而且更富鮮明的形象;“隨”和“帶”這兩個動詞也比“侵”和“接”好,更富擬人的韻味,更富動感。
頸聯逆轉,賦予“草”以異樣的情味:金谷園中“流水無情草自春”,是否也在“可憐金谷墜樓人”?石頭城下“但寒煙衰草凝綠”,是否也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里,“草”則有“國破家亡欲何之”的無窮惆悵。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逝去的人,破亡的國,卻不能重生再造。
尾聯結情。詩人悵望“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遙想富甲一代的石崇早已“灰飛煙滅”,絕代佳人綠珠早已“花落人亡兩不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無窮感慨不由涌上心頭。可再往深處想,人還不如草,什么功名利祿,什么榮華富貴,是統統都可以拋棄的。想到這,詩人的心漸漸平靜了。
唐代·俞紫芝的簡介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華(今屬浙江)人,寓居揚州(今屬江蘇)。俞紫芝的詩修潔豐整,意境高遠,氣質不凡。《全宋詞》第一冊收其詞三首。《全宋詩》卷六二○錄其詩十六首。
...〔
? 俞紫芝的詩(20篇) 〕
清代:
黃遵憲
四年一公舉,今日真及期。兩黨黨魁名,先刻黨人碑。
人人手一紙,某官某何誰。破曉車馬聲,萬蹄紛奔馳。
四年一公舉,今日真及期。兩黨黨魁名,先刻黨人碑。
人人手一紙,某官某何誰。破曉車馬聲,萬蹄紛奔馳。
:
尹志平
九九嚴凝冰結。山后朔風凜冽。西去意如何。***。道友一聲珍重。慎勿使他心動。志氣要平和。道無魔。
九九嚴凝冰結。山後朔風凜冽。西去意如何。***。道友一聲珍重。慎勿使他心動。志氣要平和。道無魔。
:
熊東遨
昨夜馀寒斂,春開雨水門。露生芳草苑,人約板橋村。
待雪前因失,尋梅舊跡存。孤燈坐侵曉,不覺上朝暾。
昨夜馀寒斂,春開雨水門。露生芳草苑,人約闆橋村。
待雪前因失,尋梅舊跡存。孤燈坐侵曉,不覺上朝暾。
明代:
楊慎
紅濕城中仙里,香霏閣下人家。幸遇風流地主,渾忘飄泊天涯。
六彩狂呼瓊略,百杯爛醉金沙。何日公尋黃石,壁津共泛靈槎。
紅濕城中仙裡,香霏閣下人家。幸遇風流地主,渾忘飄泊天涯。
六彩狂呼瓊略,百杯爛醉金沙。何日公尋黃石,壁津共泛靈槎。
明代:
謝榛
醉攀楊柳禁城東,別后芳樽不可同。日暮亂云迷遠道,天涯孤劍倚飛蓬。
任公臺瞰江流近,大姥峰連海色空。虞帝好生當此日,遙知閩徼待春風。
醉攀楊柳禁城東,別後芳樽不可同。日暮亂雲迷遠道,天涯孤劍倚飛蓬。
任公臺瞰江流近,大姥峰連海色空。虞帝好生當此日,遙知閩徼待春風。
宋代:
徐鈞
王郎百萬肆憑陵,誰集漁陽上谷兵。
一剪妖氛河北定,中興從此創基成。
王郎百萬肆憑陵,誰集漁陽上谷兵。
一剪妖氛河北定,中興從此創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