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苕霅水能清
卜算子·苕霅水能清。宋代。吳潛。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橫邊簇遠山,相對盈盈里。溪上有鴛鴦,艇子頻驚起。何似收歸碧玉池。長在闌干底。
[宋代]:吳潛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橫邊簇遠山,相對盈盈里。
溪上有鴛鴦,艇子頻驚起。何似收歸碧玉池。長在闌干底。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橫邊簇遠山,相對盈盈裡。
溪上有鴛鴦,艇子頻驚起。何似收歸碧玉池。長在闌幹底。
譯文
苕溪和霅溪的水是清澈的,更是有人像水這樣清澈啊。秋天的江湖水橫在天邊簇擁著遠處的山阿,相對映著十分美好。
溪水上有鴛鴦,小船駛來他們被頻頻驚起。鴛鴦們回到碧玉色的池子里,生長在欄桿下面如何呢。
注釋
苕霅:苕溪和霅溪的并稱。是唐代張志和的隱居之處。
盈盈:形容美好貌。
艇子:小船。
闌干:即欄桿設在樓閣或路邊水邊。李白《清平調詞》:沉香亭北倚闌干。
唐代·吳潛的簡介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 吳潛的詩(493篇) 〕
:
金幼孜
養就丹砂雪作團,終朝俛啄近瑯玕。三山碧海休歸去,好向瑤池弄羽翰。
養就丹砂雪作團,終朝俛啄近瑯玕。三山碧海休歸去,好向瑤池弄羽翰。
宋代:
劉跂
隴上怕雨竟遇雨,空山路窮避無所。昆陽之戰飛屋瓦,白登之圍矢交下。
從者散去馬可憐,故人借我非我馬。上坡歷塊已攲側,下坡流滑攢四腳。
隴上怕雨竟遇雨,空山路窮避無所。昆陽之戰飛屋瓦,白登之圍矢交下。
從者散去馬可憐,故人借我非我馬。上坡曆塊已攲側,下坡流滑攢四腳。
:
彭桂
更傳兒女意,盡解憶長安。索飯啼堪念,牽衣別自難。
兩人今旅次,八口在江干。此際愁何似,秋風暮更寒。
更傳兒女意,盡解憶長安。索飯啼堪念,牽衣別自難。
兩人今旅次,八口在江幹。此際愁何似,秋風暮更寒。
宋代:
吳柔勝
髯龍嘶風山石裂,玉人影斷橫斜月。
一聲翠羽瑯玕東,羅浮夢斷微茫中。
髯龍嘶風山石裂,玉人影斷橫斜月。
一聲翠羽瑯玕東,羅浮夢斷微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