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永樂
晚至永樂。元代。戴良。 江干細路走羊腸,遠逐鐘聲到上方。水荇暝時云淡淡,徑松深處月蒼蒼。佛廬夜續傳燈火,僧榻寒薰小篆香。何用別尋天竺去,人言此地即慈航。
[元代]:戴良
江干細路走羊腸,遠逐鐘聲到上方。水荇暝時云淡淡,徑松深處月蒼蒼。
佛廬夜續傳燈火,僧榻寒薰小篆香。何用別尋天竺去,人言此地即慈航。
江幹細路走羊腸,遠逐鐘聲到上方。水荇暝時雲淡淡,徑松深處月蒼蒼。
佛廬夜續傳燈火,僧榻寒薰小篆香。何用別尋天竺去,人言此地即慈航。
唐代·戴良的簡介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 戴良的詩(226篇) 〕
近代:
黃福基
蟄居苦炎蒸,一室類枯槁。攢眉朝暮吟,不醉吻猶燥。
昨宵幾樹風,感此秋意早。攜手訪山人,紆途認泉繞。
蟄居苦炎蒸,一室類枯槁。攢眉朝暮吟,不醉吻猶燥。
昨宵幾樹風,感此秋意早。攜手訪山人,紆途認泉繞。
宋代:
釋慧暉
寶劍橫斜天欲曉,洗凈魔佛逼人寒。
匣中陰陰光生處,衲子徒將正眼看。
寶劍橫斜天欲曉,洗淨魔佛逼人寒。
匣中陰陰光生處,衲子徒將正眼看。
明代:
于慎行
聞道君王憶月卿,徵書蚤晚到山城。可知昨夜東風起,碧玉峰頭鶴夢驚。
聞道君王憶月卿,徵書蚤晚到山城。可知昨夜東風起,碧玉峰頭鶴夢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