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輒應,因賦詩言事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輒應,因賦詩言事。唐代。張九齡。 茲山蘊靈異,走望良有歸。丘禱雖已久,甿心難重違。遲明申藻薦,先夕旅巖扉。獨宿云峰下,蕭條人吏稀。我來不外適,幽抱自中微。靜入風泉奏,涼生松栝圍。窮年滯遠想,寸晷閱清暉。虛美悵無屬,素情緘所依。詭隨嫌弱操,羈束謝貞肥。義濟亦吾道,誠存為物祈。靈心倏已應,甘液幸而飛。閉閣且無責,隨車安敢希。多慚德不感,知復是耶非。
[唐代]:張九齡
茲山蘊靈異,走望良有歸。丘禱雖已久,甿心難重違。
遲明申藻薦,先夕旅巖扉。獨宿云峰下,蕭條人吏稀。
我來不外適,幽抱自中微。靜入風泉奏,涼生松栝圍。
窮年滯遠想,寸晷閱清暉。虛美悵無屬,素情緘所依。
詭隨嫌弱操,羈束謝貞肥。義濟亦吾道,誠存為物祈。
靈心倏已應,甘液幸而飛。閉閣且無責,隨車安敢希。
多慚德不感,知復是耶非。
茲山蘊靈異,走望良有歸。丘禱雖已久,甿心難重違。
遲明申藻薦,先夕旅巖扉。獨宿雲(yún)峰下,蕭條人吏稀。
我來不外適,幽抱自中微。靜入風泉奏,涼生松栝圍。
窮年滯遠想,寸晷閱清暉。虛美悵無屬,素情緘所依。
詭隨嫌弱操,羈束謝貞肥。義濟亦吾道,誠存為物祈。
靈心倏已應,甘液幸而飛。閉閣且無責,隨車安敢希。
多慚德不感,知複是耶非。
唐代·張九齡的簡介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
? 張九齡的詩(205篇) 〕
明代:
袁凱
只今何處無黃菊,醉著茅茨有幾人?賢婦稍能知此意,殺雞為黍莫辭貧。
隻今何處無黃菊,醉著茅茨有幾人?賢婦稍能知此意,殺雞為黍莫辭貧。
:
金鑒才
野梅如雪綴寒條,夢斷孤山月已凋。錦色千重應物累,春愁一點許君消。
貪泉穿石真迷眼,細柳經(jīng)風竟折腰。不覺只今林下客,青氈自擁話前朝。
野梅如雪綴寒條,夢斷孤山月已凋。錦色千重應物累,春愁一點許君消。
貪泉穿石真迷眼,細柳經(jīng)風竟折腰。不覺隻今林下客,青氈自擁話前朝。
:
王鏡寰
為傍巖腰筑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帽填詞韻事傳。
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坐禪。
為傍巖腰築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帽填詞韻事傳。
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坐禪。
:
區(qū)越
暮叩禪門僧落落,早行江北路漫漫。草根已茁靈坤暖,霜雪猶鋪曠野寒。
年事又隨忙里過,此心那得靜中安。龍溪一曲春堪老,南望歸心已萬端。
暮叩禪門僧落落,早行江北路漫漫。草根已茁靈坤暖,霜雪猶鋪曠野寒。
年事又隨忙裡過,此心那得靜中安。龍溪一曲春堪老,南望歸心已萬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