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句驪河
渡句驪河。清代。永瑆。 句驪之河河水古,貞觀萬馬飲馬渡。淤泥塞道軍負土,行人欲尋失故處。何況司馬懿與公孫淵,一勝一敗千余年。蕭蕭野岸水無言,西流繞出鄧子村。遼西河之右,遼東河之左,太平疆界無彼我。河左遼之東,河右遼之西,年年入貢高句驪。
[清代]:永瑆
句驪之河河水古,貞觀萬馬飲馬渡。淤泥塞道軍負土,行人欲尋失故處。
何況司馬懿與公孫淵,一勝一敗千余年。蕭蕭野岸水無言,西流繞出鄧子村。
遼西河之右,遼東河之左,太平疆界無彼我。河左遼之東,河右遼之西,年年入貢高句驪。
句驪之河河水古,貞觀萬馬飲馬渡。淤泥塞道軍負土,行人欲尋失故處。
何況司馬懿與公孫淵,一勝一敗千餘年。蕭蕭野岸水無言,西流繞出鄧子村。
遼西河之右,遼東河之左,太平疆界無彼我。河左遼之東,河右遼之西,年年入貢高句驪。
唐代·永瑆的簡介
(1752—1823)清宗室,高宗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封成親王。嘉慶四年,一度在軍機處行走,總理戶部三庫,旋以與定制不合,罷。工書法,聞明董其昌以三指握筆懸腕作書,乃廣其說,作《撥鐙法》推論書旨。書跡合刻為《詒晉齋帖》。卒謚哲。有《詒晉齋集》。
...〔
? 永瑆的詩(30篇) 〕
宋代:
李彭
平生癡絕百無憂,黨友相嘲顧虎頭。癡黠胸中各相半,要之與我不同流。
平生癡絕百無憂,黨友相嘲顧虎頭。癡黠胸中各相半,要之與我不同流。
宋代:
李正民
淮南千里少遺民,萬頃膏腴變棘榛。辟地營田真上策,稻粱已見滿倉囷。
淮南千裡少遺民,萬頃膏腴變棘榛。辟地營田真上策,稻粱已見滿倉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