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七十古來稀
感皇恩·七十古來稀。宋代。辛棄疾。 七十古來稀,人人都道。不是陰功怎生到。松姿雖瘦,偏耐云寒霜曉。看君雙鬢底,青青好。樓雪初晴,庭闈嬉笑。一醉何妨玉壺倒。從今康健,不用靈丹仙草。更看一百歲,人難老。
[宋代]:辛棄疾
七十古來稀,人人都道。不是陰功怎生到。松姿雖瘦,偏耐云寒霜曉。看君雙鬢底,青青好。樓雪初晴,庭闈嬉笑。一醉何妨玉壺倒。從今康健,不用靈丹仙草。更看一百歲,人難老。
七十古來稀,人人都道。不是陰功怎生到。松姿雖瘦,偏耐雲寒霜曉。看君雙鬢底,青青好。樓雪初晴,庭闈嬉笑。一醉何妨玉壺倒。從今康健,不用靈丹仙草。更看一百歲,人難老。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
元代:
方回
七里南山邊,更作三里程。十里舊榷界,雙橋酒有聲。
身老友朋盡,事殊時代更。茅店迷處所,飲徒眠九京。
七裡南山邊,更作三裡程。十裡舊榷界,雙橋酒有聲。
身老友朋盡,事殊時代更。茅店迷處所,飲徒眠九京。
清代:
毛士釗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
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
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宋代:
楊萬里
從教節序暗相催,歷日塵生懶看來。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從教節序暗相催,曆日塵生懶看來。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明代:
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