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辛未離杭至潤,別張弼秉道)
臨江仙(辛未離杭至潤,別張弼秉道)。宋代。蘇軾。 我勸髯張歸去好,從來自己忘情。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何處不堪行。俎豆庚桑真過矣,憑君說與南榮。愿聞吳越報豐登。君王如有問,結襪賴王生。
[宋代]:蘇軾
我勸髯張歸去好,從來自己忘情。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何處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過矣,憑君說與南榮。愿聞吳越報豐登。君王如有問,結襪賴王生。
我勸髯張歸去好,從來自己忘情。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何處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過矣,憑君說與南榮。願聞吳越報豐登。君王如有問,結襪賴王生。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
明代:
王世貞
乘暇獨登樓,捲簾清遠眸。無堪望中意,翻益醉馀愁。
云合山常暝,煙輕雨乍收。行藏吾自識,曲枕信悠悠。
乘暇獨登樓,捲簾清遠眸。無堪望中意,翻益醉馀愁。
雲合山常暝,煙輕雨乍收。行藏吾自識,曲枕信悠悠。
:
釋崇岳
無卓錐之地,有無價之寶。元不用安排,拈來用恰好。
沒人情,佛亦掃。這般村僧,脫空到老。
無卓錐之地,有無價之寶。元不用安排,拈來用恰好。
沒人情,佛亦掃。這般村僧,脫空到老。
元代:
黃庚
碧玉花冠素錦裳,對拈棋子費思量。
終年不下神仙著,想是蓬萊日月長。
碧玉花冠素錦裳,對拈棋子費思量。
終年不下神仙著,想是蓬萊日月長。
宋代:
許及之
不見融州夏涉秋,居然款對豁羈愁。
猶存尊足憐同病,不擊虛舟任打頭。
不見融州夏涉秋,居然款對豁羈愁。
猶存尊足憐同病,不擊虛舟任打頭。
元代:
楊維楨
太原李,繼忠襄。京兆李,王咸陽。唇齒相依勢相望,搆讒煽虛撼金床。
王綱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徵兵關中伐太原。
太原李,繼忠襄。京兆李,王鹹陽。唇齒相依勢相望,搆讒煽虛撼金床。
王綱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徵兵關中伐太原。
宋代:
趙希逢
學行何必過邯鄲,匍匐歸來指謾彈。
萬事不如安分好,人心何事險於灘。
學行何必過邯鄲,匍匐歸來指謾彈。
萬事不如安分好,人心何事險於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