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達道還山
送張達道還山。宋代。趙璩。 賸借紅塵一日閒,有勞妙語徹幽關。豈知隱幾如南郭,也愧移文向北山。有意清風憐我在,無心孤月伴君還。三茅若問今消息,為報逍遙天地間。
[宋代]:趙璩
賸借紅塵一日閒,有勞妙語徹幽關。
豈知隱幾如南郭,也愧移文向北山。
有意清風憐我在,無心孤月伴君還。
三茅若問今消息,為報逍遙天地間。
賸借紅塵一日閒,有勞妙語徹幽關。
豈知隱幾如南郭,也愧移文向北山。
有意清風憐我在,無心孤月伴君還。
三茅若問今消息,為報逍遙天地間。
唐代·趙璩的簡介
趙璩(1130年―1188年),字潤夫,初名趙伯玖,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秉義郎趙子彥的兒子。宋高宗紹興六年(1136年),年七歲,被選入宮,由吳皇后撫養,賜名璩,除和州防御使。后改保大軍節度使,封崇國公。紹興十五年(1145年),加檢校少保,進封恩平郡王,出就外第。紹興二十二年,加恩稱皇侄,遷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紹興府。宋孝宗即位后,授少保,改靜江軍節度使。累章乞閑,改醴泉觀使。淳熙十五年(1188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追封為信王。
...〔
? 趙璩的詩(1篇) 〕
宋代:
張镃
孤棹溯霜月,還過闔廬城。系船楊柳,橋畔吹袖晚寒輕。
百尺層臺重上,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風調信衰減,親舊總凋零。
孤棹溯霜月,還過闔廬城。系船楊柳,橋畔吹袖晚寒輕。
百尺層臺重上,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風調信衰減,親舊總凋零。
宋代:
周邦彥
舊識回文譜,新諧遠調謳。望歸朝對鏡,合飲夜藏鉤。
融蠟粘花蒂,燒檀暖麝油。雙眉誰與畫,張敞自風流。
舊識回文譜,新諧遠調謳。望歸朝對鏡,合飲夜藏鈎。
融蠟粘花蒂,燒檀暖麝油。雙眉誰與畫,張敞自風流。
明代:
王世貞
徐生貌溫如,骨節不茅靡。興詞雖沃若,所造有根柢。
拂袖平原門,掩關驃騎里。不為造物弄,翛然事名理。
徐生貌溫如,骨節不茅靡。興詞雖沃若,所造有根柢。
拂袖平原門,掩關驃騎裡。不為造物弄,翛然事名理。
明代:
鄭真
路轉溪灣山更幽,也知天意恊人謀。仙家剩有滄洲趣,畫壁須煩顧虎頭。
路轉溪灣山更幽,也知天意恊人謀。仙家剩有滄洲趣,畫壁須煩顧虎頭。
明代:
于慎行
諸生魯國受經初,標格王郎玉不如。倚馬舊傳文考賦,籠鵝雅學右軍書。
家聲此日標瓊樹,世業當年論石渠。手澤應須開萬卷,早懷三榮詣公車。
諸生魯國受經初,標格王郎玉不如。倚馬舊傳文考賦,籠鵝雅學右軍書。
家聲此日標瓊樹,世業當年論石渠。手澤應須開萬卷,早懷三榮詣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