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報告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踐報告字 實踐報告字大學篇篇一
我國世界制造業加工中心地位逐步形成,數控機床的使用、維修、維護人員在全國各工業城市都非常緊缺,再加上數控加工人員從業面非常廣,我們機電一體化專業里也開設了數控技術這門課程,為了提高我們的就業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數控技術水平,讓我們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實地學習數控技術,第十七、十八周,我們在學校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數控實習,經過兩周的學習我對數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學習到了不少數控知識和技術。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總結:
還沒開始實習的時候,我就在網上搜索相關知識,了解到數控技術是指用數字、文字和符號組成的數字指令來實現一臺或多臺機械設備動作控制的技術。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機械量和與機械能量流向有關的開關量。數控的產生依賴于數據載體和二進制形式數據運算的出現。
現在,數控技術也叫計算機數控技術,目前它是采用計算機實現數字程序控制的技術。這種技術用計算機按事先存貯的控制程序來執行對設備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計算機替代原先用硬件邏輯電路組成的數控裝置,使輸入數據的存貯、處理、運算、邏輯判斷等各種控制機能的實現,均可通過計算機軟件來完成。
在實習過程中,老師耐心地給我們講解數控軟件上面每個指令的使用,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很快就上手了,踏入了數控這個門檻,還適當地給我們布置些作業,我們也積極認真地對待,認真完成每一次老師布置下來的任務。在完成任務之余,我們還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自己嘗試著車一些自己想要有圖案零件,效果還不錯。
時光總是匆匆而逝,很快兩個星期就這樣過去了。大三了,我們就要步入社會,面臨就業了,就業單位不會像老師那樣點點滴滴細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訴我們,更多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觀察、學習、總結。不具備這項能力就難以勝任未來的挑戰。
隨著科學的迅猛發展,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會有很多領域是我們未曾接觸過的,只有敢于去嘗試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兩的數控實習帶給我們的,不全是我們所接觸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僅僅是通過幾項工種所要求我們鍛煉的幾種能力,更多的則需要我們每個人在實習結束后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感悟,去反思,勤時自勉,有所收獲,使這次實習達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實踐報告字 實踐報告字大學篇篇二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
關于大學生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報告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圣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歷5月初5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學生做了關于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并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于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于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由于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xx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鉆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于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xx,熱衷于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 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于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于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后,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愿接受。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于20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于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由于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為有力的論據。
實踐報告字 實踐報告字大學篇篇三
--談談助人為樂的行為
荊州市實驗中學 八(10)班 竇** 20xx年暑假
現在的人們助人為樂的行為越來越少了。其實,樂于助人是我們國家千百年留傳下來的一種美德。唯有將心比心,以我心換你心才能真正體會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這樣一個和諧社會的含義。
倘若路旁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準備過馬路,步履蹣跚,向你投來無助的眼神。如果是你,首先想到的是你的爺爺、奶奶、老爺、姥姥,我相信你會全心全恴去幫助老人--像攙扶自己的親人一樣扶老人過馬路;倘若你在學校看見小朋友摔跤、受傷,你第一反應是沖過去扶他起來,并背他到醫務室擦藥,然后把他安全送到教室;倘若你看見有人遭受欺負或有人被一群人毆打,你會毫不猶豫地跑過去為受傷者解圍或勸架,避免場面更糟糕,甚至出現意外。如果你的這一舉動能挽回悲劇的發生,甚至能平息一場“血戰”,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些社會的正能量更需要我們這一代--唯我獨尊,養尊處優的這一代,把它傳承下去。
倘若你看見馬路中有一位鮮血淋淋的人倒在地上,嘴里在呻吟著,面部表情痛苦不堪,你會第一時間撥打“120”讓醫護人員來急時搶救、撥打“122”讓交通事故警察來做現場調查嗎?你會在醫護人員和警察叔叔到來之前,用你所掌握的急救知識來幫助他嗎?也許你的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生命的延續不更能襯托你道德品質的無比崇高境界么?
當然,也不否認那些心地骯臟的可惡的人們,他們利用你的善良,在挽救他們的同時,他們卻被利益沖昏了頭腦,顛倒是非,黑白不分,把你從一個助人為樂的人被他們指認為肇事者。在這樣的情況下,真的是很無奈,甚至一輩子背著沉重的包袱。這往往也是當今社會人們見慣不怪、熟視無睹、喪失良知的根源吧。但是這畢竟是社會的個別現象,也往往是這些個別現象讓我們喪失了人性。
比如,20xx年10月13日發生在廣東佛山五金城的慘案,年僅兩歲的女童悅悅一個人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面包車兩次碾過,幾分鐘后又被一輛小型貨車碾過。從監控錄像看,在小悅悅得救前18名路過的人不聞不問,有的甚至頭都沒回,偶爾回頭駐足的也沒有一個人向一個痛苦呻吟、充滿無助天真的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唯有一個撿垃圾的老人慌忙放下手中的蛇皮袋,毫不猶豫地把悅悅抱到路邊上放下,幫助她尋找家人。我能想像,那位拾荒者大娘是何等地心痛和擔心小悅悅的生命。那些過往的18人良知到哪里去啦?為什么要等到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隕落才喚醒他們的良知呢?我相信,他們的受教育程度遠比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拾荒者要高很多,為什么從他們身上呈現的道德品質要比最底層的大娘低很多呢?
歸根結蒂,社會在進步的同時,好多壞的東西在影響甚至玷污人們的心靈。如果我們的法律再健全些,再人性化些,或者說顛倒是非的人們一旦查出來,不只是讓他們受到良心譴責、路人指責、世人唾棄,更要讓法律制裁他們,給后人以警示。我相信,助人為樂的行為會越來越多,社會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當然,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家長評定:這是一個自擬題實踐報告,框架是自己完成的,媽媽作了部分修改。其實修改的過程就是加“血”、加“肉”的過程,這樣才能讓文章有靈魂。本篇作文篇幅較長,現在已是初三的學生了,要注意篇幅達到一定的量,否則反映的問題不透徹。
實踐報告字 實踐報告字大學篇篇四
尹泰來 李若茜 王佳煊 王霈雯
中午十一點,紫荊山廣場集合;搭乘李若茜媽媽的車前往鄭州科技館;在科技館附近吃午飯,aa制;下午開始游覽科學技術館,門票自費;游玩完畢后,乘公交車回家。
2月4日,我一大早便起來了,因為今天和同學約好要出去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地點在鄭州科學技術館。
十一點鐘,我滿懷著高興的心情來到約定見面的地方——紫荊山廣場。見到了李若茜和王霈雯我們一起上了李若茜媽媽的車,前往目的地。
大概二十分鐘后,我們到達了今天的活動地點,也見到了王佳煊。因為李若茜媽媽還有事,所以先走了。剩下我們四個,商量過之后,我們決定先去吃飯。因為我來這邊上過課,所以對這邊比較熟悉。于是,我們去了中原商貿城。
我們去了一家肯德基,是aa制,各自掏各自的錢。我們邊吃邊聊,從作業到生活,有時聽見好玩的事還會一起笑的前仰后翻。總之,這頓飯吃得很開心。
填飽了肚子,也就有精力玩了。我們回到科技館,要買票進場,學生票5元。因為我是搭李若茜媽媽的車來的,所以李若茜的門票錢就由我出了。
進了科技館,我們先去了第一展廳:光電展廳。里面有很多東西可以體驗
像那些美麗的電流和聲光電的三重體驗,都告訴我們電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要節約用電。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植樹防風防沙的實驗,它告訴了我們不要過度砍伐樹木,要多種樹,防風沙。
第二展廳是力學展廳,最神奇的要數釘床了,那一根根釘子看起來很扎手的樣子,但是躺上去卻一點也不覺得扎,這是因為力的平均分布。就像一只手用力再大,也捏不碎一個雞蛋一樣。
然后是數學展廳,有勾股定理、概率和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的關系,這些都是我們學習中能用到的。一邊玩著還一邊增長了知識,真是學中玩,玩中學,充滿了樂趣。
三層是生物展廳和娛樂項目體驗。在生物展廳里,我們看見了母親懷胎十月的經歷,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愛我們的母親。還有病毒的介紹和青春期的男生女生的變化,我覺得多了解一些這方面,對我們的自身發育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很好的去面對。這也是七年級下期生物書上要學的,也算是提前預習了。
參觀完科技館,已經是下午四點了,我們即進行了許多有趣的實驗,又學到了知識,這次科技館之旅真是收獲頗多。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覺得我沒有大人在身邊,也可以獨立自主的進行一些活動,我覺得我是真的長大了,可以讓父母少為我操一點心了,我心里很高興。我也學會了合理管理和支配自己的錢財,以后也會合理安排錢的運用,不浪費,多存錢。我學會了很多,在這次活動中,我也學會了操心管理自己的物品和,也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