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鼙鼓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漁陽:地名,現河北省薊縣,唐時安祿山駐軍在此;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漁陽郡響起了戰鼓。指有戰事發生。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例子吳恭亨《諸將》:“記談好望風濤險,正及漁陽鼙鼓喧。”
基礎信息
拼音yú yáng pí gǔ
注音ㄩˊ 一ㄤˊ ㄆ一ˊ ㄍㄨˇ
繁體漁陽鼙皷
感情漁陽鼙鼓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發生戰事。
近義詞漁陽鞞鼓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談笑風生(意思解釋)
- 目光短淺(意思解釋)
- 黃臺之瓜(意思解釋)
- 金光閃閃(意思解釋)
- 舉世混濁(意思解釋)
- 窮家富路(意思解釋)
- 春風風人(意思解釋)
- 舉善薦賢(意思解釋)
- 止沸益薪(意思解釋)
- 拋磚引玉(意思解釋)
- 一干二凈(意思解釋)
- 算盡錙銖(意思解釋)
- 下臨無地(意思解釋)
- 進道若退(意思解釋)
- 語不驚人(意思解釋)
- 結駟連騎(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釋)
- 懸石程書(意思解釋)
- 百步穿楊(意思解釋)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錯落有致(意思解釋)
- 打情賣笑(意思解釋)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釋)
- 手不釋書(意思解釋)
- 依樣畫葫蘆(意思解釋)
※ 漁陽鼙鼓的意思解釋、漁陽鼙鼓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繩之以法 | 繩:準繩;引申為制裁;之:代詞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準繩;給予制裁。 |
不正之風 | 不正當的社會風氣。 |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事也不干。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
舊地重游 | 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 |
用心良苦 | 費勁心血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
薄暮冥冥 | 薄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時天色昏暗。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見危致命 | 見“見危授命”。 |
氣吞牛斗 | 牛:牽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欺善怕惡 | 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半夜三更 | 三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半夜子時為三更;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白首之心 | 老年時的壯志。 |
唇槍舌劍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短壽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性命攸關 | 攸:所。形容事關重大,非常緊要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戰不旋踵 | 旋:轉。踵:腳后跟。打仗時不向后轉。形容勇猛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