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外
⒈ ?與“內(nèi)”、“里”相對(duì):外邊。外因。里應(yīng)(
)外合。外行( )。⒉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⒊ ?指“外國”:外域。外賓。外商。
⒋ ?稱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戚:外公。外婆。外甥。
⒌ ?稱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⒍ ?稱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⒎ ?關(guān)系疏遠(yuǎn)的:外人。
⒏ ?對(duì)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號(hào)(綽號(hào))。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雜史和以敘述人物為主的舊小說)。外傳(
)。⒐ ?傳統(tǒng)戲劇角色名:外旦。外末。外凈。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esides、in addition、not closely related、other、outer、outside、unofficial
相關(guān)字詞
中、內(nèi)、里
造字法
會(huì)意:從夕、從卜
English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 外的意思、基本解釋,外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yè)的漢語詞典與文學(xué)資料庫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外【丑集下】【夕部】 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2畫
〔古文〕《廣韻》《集韻》五會(huì)切《韻會(huì)》魚會(huì)切,
歪去聲。內(nèi)之對(duì),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dòng)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yuǎn)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jì)》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jīng)》洞視得見無內(nèi)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zhí)中六丁謁。
又葉征例切,音制。《詩·魏風(fēng)》十畝之外兮。葉下泄逝。《說文》外,遠(yuǎn)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huì)意。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外【卷七】【夕部】
遠(yuǎn)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古文外。五會(huì)切
說文解字注
(外)遠(yuǎn)也。此下當(dāng)有從夕卜三字。卜尙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此說從夕卜之意。五會(huì)切。十五部。
()古文。卜部曰。
古文卜。
- 外的詞語 組詞
- 外的成語
- zhì zhū dù wài置諸度外
- hún fēi tiān wài,pò sàn jiǔ xiāo魂飛天外,魄散九霄
- háo wú lì wài毫無例外
- nèi wú yuàn nǚ,wài wú kuàng fū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
- jiā chǒu bù wài yáng家丑不外揚(yáng)
- qiáng wài hàn墻外漢
- huāng jiāo yě wài荒郊野外
- xiāo rán wù wài蕭然物外
- nèi yōu wài wǔ內(nèi)憂外侮
- yán wài zhī wèi言外之味
- xiāo rán chén wài蕭然塵外
- nèi jùn wai hé內(nèi)峻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