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南陵留別
夜宴南陵留別。唐代。李嘉祐。 雪滿前庭月色閑,主人留客未能還。預愁明日相思處,匹馬千山與萬山。
[唐代]:李嘉祐
雪滿前庭月色閑,主人留客未能還。
預愁明日相思處,匹馬千山與萬山。
雪滿前庭月色閑,主人留客未能還。
預愁明日相思處,匹馬千山與萬山。
詩的第一句“雪滿前庭月色閑”,點明了節候與時間。雪滿前庭,正當冬令。為什么許多送別詩的背景都是冰雪滿徑的隆冬?是什么理由催促人們在這本來不利于遠行的季節踏上征程?這其中的奧秘是不難發現的。殘臘將盡,春氣欲來之時,正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年節到來之際。合家團聚,共度佳節,成了人們最美好的愿望。難怪那冰雪覆蓋的山路上。總會留下許多人匆匆的足跡。
“月色”二字。說明別宴在夜間舉行。雪滿前庭,當然月色也滿前庭。月光與雪光交輝。好一個銀裝世界!然而這樣的美景卻無人去賞,也無心去賞。一個“閑”字,流露出多少惋惜與感嘆!
回鄉意切,歸心似箭。本應趁著這皎皎的月光,日夜兼程地趕路。然而,“主人留客未能還”。盛情難卻,只好暫留一宵,領受主人的盛宴,也領受主人的盛情。
觥籌交錯,酒酣耳熱,本來是令人歡快的。然而詩人卻發愁了。“預愁明日相思處”,他不為今宵而愁,而是為明日而愁。世界上沒有不散的筵席,明日必然要踏上孤獨的旅途。明朝一別、匹馬孤身,說不盡的相思,走不完的山路。一句“匹馬千山與萬山”,余音裊裊,韻味無窮。
這首詩雖短短四句,但寫得情真意切。哀婉動人。特別是把別宴的歡樂與意想中別后的凄苦對照起來寫,給讀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唐代·李嘉祐的簡介
李嘉祐,字從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七年(748)進士,授秘書正字。
...〔
? 李嘉祐的詩(140篇) 〕
宋代:
趙蕃
三年不對溪南月,況用哦詩向君說。
前山落雨此地雷,我自生涼人厭熱。
三年不對溪南月,況用哦詩向君說。
前山落雨此地雷,我自生涼人厭熱。
宋代:
葛紹體
屋頭楊柳綠參差,小竹疎花此更宜。
簾漾水紋閑晝日,早秋風物似春時。
屋頭楊柳綠參差,小竹疎花此更宜。
簾漾水紋閑晝日,早秋風物似春時。
明代:
郭之奇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明代:
王弘誨
季子坡翁懷古間,松楸石竇水潺湲。源源本本鐘情處,家在泉南第幾山。
季子坡翁懷古間,松楸石竇水潺湲。源源本本鐘情處,家在泉南第幾山。
明代:
申佳允
一望云煙渺,蛩聲四壁秋。有懷頻問月,無興強登樓。
水隔三秋恨,星分兩地愁。相思渾不寐,欲汎剡溪舟。
一望雲煙渺,蛩聲四壁秋。有懷頻問月,無興強登樓。
水隔三秋恨,星分兩地愁。相思渾不寐,欲汎剡溪舟。
明代:
鐘芳
善學無如善讀書,莫耽買櫝委明珠。天人條貫歸皇極,墳典精華是道腴。
駿失轡銜馳愈放,車攢輪輻運常虛。晚年涵泳多滋味,倚杖林塘樂有馀。
善學無如善讀書,莫耽買櫝委明珠。天人條貫歸皇極,墳典精華是道腴。
駿失轡銜馳愈放,車攢輪輻運常虛。晚年涵泳多滋味,倚杖林塘樂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