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皖山隱者
和皖山隱者。元代。明本。 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萬峰重疊路回旋,半間箬屋青松底。老僧和鍤入煙霞,滿林搖落朱藤華。燒田種寒粟,斸地栽胡麻。云根撥筍,澗底尋茶。糞火深埋魁芋種,砂瓶爛煮黃箐芽。人謂隱者閒不足,何故山翁事驅逐。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風幾度更新綠。香嚴不作靈云死,徒有是非喧兩耳。爭似儂家百不知,從教少室分皮髓。
[元代]:明本
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萬峰重疊路回旋,半間箬屋青松底。
老僧和鍤入煙霞,滿林搖落朱藤華。燒田種寒粟,斸地栽胡麻。
云根撥筍,澗底尋茶。糞火深埋魁芋種,砂瓶爛煮黃箐芽。
人謂隱者閒不足,何故山翁事驅逐。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風幾度更新綠。
香嚴不作靈云死,徒有是非喧兩耳。爭似儂家百不知,從教少室分皮髓。
野人原上十五裡,寒厓白日啼山鬼。萬峰重疊路回旋,半間箬屋青松底。
老僧和鍤入煙霞,滿林搖落朱藤華。燒田種寒粟,斸地栽胡麻。
雲根撥筍,澗底尋茶。糞火深埋魁芋種,砂瓶爛煮黃箐芽。
人謂隱者閒不足,何故山翁事驅逐。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風幾度更新綠。
香嚴不作靈雲死,徒有是非喧兩耳。爭似儂家百不知,從教少室分皮髓。
唐代·明本的簡介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于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并賜謚“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
? 明本的詩(80篇) 〕
唐代:
齊己
千株含露態,何處照人紅。風暖仙源里,春和水國中。
流鶯應見落,舞蝶未知空。擬欲求圖畫,枝枝帶竹叢。
千株含露態,何處照人紅。風暖仙源裡,春和水國中。
流鶯應見落,舞蝶未知空。擬欲求圖畫,枝枝帶竹叢。
宋代:
孫覿
吟牽東閣興,靜憩北窗眠。窟小中生月,文高迥入玄。
回看甲乙第,已到巳辰邊。不見門生莠,歌鐘尚隱然。
吟牽東閣興,靜憩北窗眠。窟小中生月,文高迥入玄。
回看甲乙第,已到巳辰邊。不見門生莠,歌鐘尚隱然。
明代:
楊士奇
歸來語向誰,白發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
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歸來語向誰,白發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
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清代:
鄧漢儀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說戰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後偏能說戰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宋代:
王十朋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復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複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宋代:
呂本中
眼明見此出籠鶴,似我北歸辭瘴嵐。慎勿低頭待收養,人間欣戚盡朝三。
眼明見此出籠鶴,似我北歸辭瘴嵐。慎勿低頭待收養,人間欣戚盡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