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崔湜的詩 >
景龍二年余自門下平章事削階授江州員外司馬…途中言志
景龍二年余自門下平章事削階授江州員外司馬…途中言志
景龍二年余自門下平章事削階授江州員外司馬…途中言志。唐代。崔湜。 余本燕趙人,秉心愚且直。群籍備所見,孤貞每自飭。徇祿期代耕,受任亦量力。幸逢休明時,朝野兩薦推。一朝趨金門,十載奉瑤墀。入掌遷固筆,出參枚馬詞。吏部既三踐,中書亦五期。進無負鼎說,退慚補袞詩。常恐嬰悔吝,不得少酬私。嗷嗷路傍子,納謗紛無已。上動明主疑,下貽大臣恥。毫發顧無累,冰壺邈自持。天道何期平,幽冤終見明。始佐廬陵郡,尋牧襄陽城。彤幃荷新寵,朱黻蒙舊榮。力薄慚任重,恩深知命輕。飭徒留前路,行子悲且慕。猶聞長樂鐘,尚辨青門樹。慈親不忍訣,昆弟默相顧。去去勿重陳,川長日云暮。
[唐代]:崔湜
余本燕趙人,秉心愚且直。群籍備所見,孤貞每自飭。
徇祿期代耕,受任亦量力。幸逢休明時,朝野兩薦推。
一朝趨金門,十載奉瑤墀。入掌遷固筆,出參枚馬詞。
吏部既三踐,中書亦五期。進無負鼎說,退慚補袞詩。
常恐嬰悔吝,不得少酬私。嗷嗷路傍子,納謗紛無已。
上動明主疑,下貽大臣恥。毫發顧無累,冰壺邈自持。
天道何期平,幽冤終見明。始佐廬陵郡,尋牧襄陽城。
彤幃荷新寵,朱黻蒙舊榮。力薄慚任重,恩深知命輕。
飭徒留前路,行子悲且慕。猶聞長樂鐘,尚辨青門樹。
慈親不忍訣,昆弟默相顧。去去勿重陳,川長日云暮。
餘本燕趙人,秉心愚且直。群籍備所見,孤貞每自飭。
徇祿期代耕,受任亦量力。幸逢休明時,朝野兩薦推。
一朝趨金門,十載奉瑤墀。入掌遷固筆,出參枚馬詞。
吏部既三踐,中書亦五期。進無負鼎說,退慚補袞詩。
常恐嬰悔吝,不得少酬私。嗷嗷路傍子,納謗紛無已。
上動明主疑,下貽大臣恥。毫發顧無累,冰壺邈自持。
天道何期平,幽冤終見明。始佐廬陵郡,尋牧襄陽城。
彤幃荷新寵,朱黻蒙舊榮。力薄慚任重,恩深知命輕。
飭徒留前路,行子悲且慕。猶聞長樂鐘,尚辨青門樹。
慈親不忍訣,昆弟默相顧。去去勿重陳,川長日雲暮。
唐代·崔湜的簡介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
? 崔湜的詩(39篇) 〕
唐代:
錢起
數畝園林好,人知賢相家。結茅書閣儉,帶水槿籬斜。
古樹生春蘚,新荷卷落花。圣恩加玉鉉,安得臥青霞。
數畝園林好,人知賢相家。結茅書閣儉,帶水槿籬斜。
古樹生春蘚,新荷卷落花。聖恩加玉鉉,安得臥青霞。
宋代:
沈遼
我昔乘興游荊溪,數訪道人溪水西。道人飄然舍我去,有如白云謝污泥。
我來云間亦未久,惠然相顧攜枯藜。時人莫將老相識,解空第一須菩提。
我昔乘興遊荊溪,數訪道人溪水西。道人飄然舍我去,有如白雲謝污泥。
我來雲間亦未久,惠然相顧攜枯藜。時人莫將老相識,解空第一須菩提。
唐代:
韓翃
到來心自足,不見亦相親。說法思居士,忘機憶丈人。
微風吹藥案,晴日照茶巾。幽興殊未盡,東城飛暮塵。
到來心自足,不見亦相親。說法思居士,忘機憶丈人。
微風吹藥案,晴日照茶巾。幽興殊未盡,東城飛暮塵。
清代:
黃之雋
沿洲杜若,蔽石江蘺,荒廟幽馨惹。細花開向無人處,幾點自成風雅。
嫣紅淡赭。是暮雨、羅裙吹化。題贈他、真本離騷,盡付湘靈寫。
沿洲杜若,蔽石江蘺,荒廟幽馨惹。細花開向無人處,幾點自成風雅。
嫣紅淡赭。是暮雨、羅裙吹化。題贈他、真本離騷,盡付湘靈寫。
宋代:
洪適
披山鑿道何崄巇,上摘星漢摩虹霓。七襄終日往曾問,一握去天今可躋。
叱馭已排蘿蔓去,下車不復煙云迷。舉頭此際長安遠,愿借六翮凌丹梯。
披山鑿道何崄巇,上摘星漢摩虹霓。七襄終日往曾問,一握去天今可躋。
叱馭已排蘿蔓去,下車不複煙雲迷。舉頭此際長安遠,願借六翮淩丹梯。
清代:
陳寶琛
有子端應勝買田,葦間待汝共延緣。不須燈下吳江雨,相見論詩動隔年。
有子端應勝買田,葦間待汝共延緣。不須燈下吳江雨,相見論詩動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