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酬葛元哲經歷
次韻酬葛元哲經歷。明代。鄭潛。 憶昔少年時,到處游名山。詎知數載后,反墮塵網間。故鄉佳山水,夢寐不可攀。感慨烏槎岡,棲遲碧水灣。茲辰入深谷,如得青蓮環。拂石愛蘿薜,穿云聽潺湲。誰寄草堂貲,已開松菊關。況復迂憲節,繡衣相往還。終焉慕陶杜,豈敢儕商顏。霜葉晚瑟瑟,秋華曉斑斑。溪橋供憩息,池館燕馀閒。便當此卜筑,足以散疏頑。
[明代]:鄭潛
憶昔少年時,到處游名山。詎知數載后,反墮塵網間。
故鄉佳山水,夢寐不可攀。感慨烏槎岡,棲遲碧水灣。
茲辰入深谷,如得青蓮環。拂石愛蘿薜,穿云聽潺湲。
誰寄草堂貲,已開松菊關。況復迂憲節,繡衣相往還。
終焉慕陶杜,豈敢儕商顏。霜葉晚瑟瑟,秋華曉斑斑。
溪橋供憩息,池館燕馀閒。便當此卜筑,足以散疏頑。
憶昔少年時,到處遊名山。詎知數載後,反墮塵網間。
故鄉佳山水,夢寐不可攀。感慨烏槎岡,棲遲碧水灣。
茲辰入深谷,如得青蓮環。拂石愛蘿薜,穿雲聽潺湲。
誰寄草堂貲,已開松菊關。況複迂憲節,繡衣相往還。
終焉慕陶杜,豈敢儕商顔。霜葉晚瑟瑟,秋華曉斑斑。
溪橋供憩息,池館燕馀閒。便當此蔔築,足以散疏頑。
唐代·鄭潛的簡介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后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為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 鄭潛的詩(196篇) 〕
宋代:
李曾伯
誰傳新語到邊州,來自鑾坡最緊頭。
句法自成臺閣樣,交盟猶為友朋謀。
誰傳新語到邊州,來自鑾坡最緊頭。
句法自成臺閣樣,交盟猶為友朋謀。
宋代:
連文鳳
少年場屋苦奔波,每對書檠讀不多。
三十年來書好讀,可鄰老眼費摩挲。
少年場屋苦奔波,每對書檠讀不多。
三十年來書好讀,可鄰老眼費摩挲。
:
彭桂
更傳兒女意,盡解憶長安。索飯啼堪念,牽衣別自難。
兩人今旅次,八口在江干。此際愁何似,秋風暮更寒。
更傳兒女意,盡解憶長安。索飯啼堪念,牽衣別自難。
兩人今旅次,八口在江幹。此際愁何似,秋風暮更寒。
元代:
周巽
驚風開繡幕,新月照羅幃。玉樹鳴清籟,珠簾捲素輝。
砧聲敲杵急,燈燼落花微。今夜思君夢,應隨黃鵠飛。
驚風開繡幕,新月照羅幃。玉樹鳴清籟,珠簾捲素輝。
砧聲敲杵急,燈燼落花微。今夜思君夢,應隨黃鵠飛。
明代:
林弼
雙溪水繞新縣綠,溪上桑麻春雨足。雞犬不驚牛犢閒,野人笑語喧溪屋。
縣有賢尹溫如玉,知我民情諳土俗。陽春布澤百里均,不問深山與窮谷。
雙溪水繞新縣綠,溪上桑麻春雨足。雞犬不驚牛犢閒,野人笑語喧溪屋。
縣有賢尹溫如玉,知我民情諳土俗。陽春布澤百裡均,不問深山與窮谷。
:
陳振家
云卷煩人萬縷絲,晴光映樹綠離披。鳥欣清爽爭調舌,花趁暖和頻上枝。
山曲苔稠穿徑滑,春溪水滿墜烏遲。遙知巖谷多新筍,恰好刓來及晚炊。
雲卷煩人萬縷絲,晴光映樹綠離披。鳥欣清爽爭調舌,花趁暖和頻上枝。
山曲苔稠穿徑滑,春溪水滿墜烏遲。遙知巖谷多新筍,恰好刓來及晚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