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山溪·小橋流水
驀山溪·小橋流水。宋代。辛棄疾。 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屨。行穿窈窕,時歷小崎嶇,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細雨。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還一似,笑翁詩,句沒安排處。
[宋代]:辛棄疾
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屨。行穿窈窕,時歷小崎嶇,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細雨。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還一似,笑翁詩,句沒安排處。
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屨。行穿窈窕,時曆小崎嶇,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山上有停雲(yún),看山下、濛濛細雨。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還一似,笑翁詩,句沒安排處。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
宋代:
鄭思肖
無力可為用,登樓欲斷魂。望西憂逆賊,指北說中原。
糧運供淮餉,軍行戍漢屯。何年遂所志,一統(tǒng)正乾坤。
無力可為用,登樓欲斷魂。望西憂逆賊,指北說中原。
糧運供淮餉,軍行戍漢屯。何年遂所志,一統(tǒng)正乾坤。
宋代:
吳潛
高閣都將萬象收,憑欄睇望興何悠。
張郎遯世誰家谷,孫子成仙何處洲。
高閣都將萬象收,憑欄睇望興何悠。
張郎遯世誰家谷,孫子成仙何處洲。
宋代:
章甫
置身高踞澄臺上,放眼遙空碧海中。不使一層樓尚隔,真誇千里目能窮。
龍門倒射滄溟日,蜃氣消沉島嶼風。浩淼流波歸巨壑,茫茫大半是朝東。
置身高踞澄臺上,放眼遙空碧海中。不使一層樓尚隔,真誇千裡目能窮。
龍門倒射滄溟日,蜃氣消沉島嶼風。浩淼流波歸巨壑,茫茫大半是朝東。
兩漢:
佚名
皎皎山頭月欲低,月厭羈愁睡轉迷。忽覺淚流痕尚在,不知夢里向誰啼。
皎皎山頭月欲低,月厭羈愁睡轉迷。忽覺淚流痕尚在,不知夢裡向誰啼。
清代:
商可
柔綠陰無際,垂簾晝似年。鶯聲催午課,花氣擁春眠。
向母尋眉譜,隨兄治硯田。潛心看內(nèi)則,鈔得兩三篇。
柔綠陰無際,垂簾晝似年。鶯聲催午課,花氣擁春眠。
向母尋眉譜,隨兄治硯田。潛心看內(nèi)則,鈔得兩三篇。
唐代:
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裡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