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樂相倚曲
苦樂相倚曲。唐代。元稹。 古來苦樂之相倚,近于掌上之十指。君心半夜猜恨生,荊棘滿懷天未明。漢成眼瞥飛燕時,可憐班女恩已衰。未有因由相決絕,猶得半年佯暖熱。轉將深意諭旁人,緝綴瑕疵遣潛說。一朝詔下辭金屋,班姬自痛何倉卒。呼天撫地將自明,不悟尋時暗銷骨。白首宮人前再拜,愿將日月相輝解。苦樂相尋晝夜間,燈光那有天明在。主今被奪心應苦,妾奪深恩初為主。欲知妾意恨主時,主今為妾思量取。班姬收淚抱妾身,我曾排擯無限人。
[唐代]:元稹
古來苦樂之相倚,近于掌上之十指。君心半夜猜恨生,
荊棘滿懷天未明。漢成眼瞥飛燕時,可憐班女恩已衰。
未有因由相決絕,猶得半年佯暖熱。轉將深意諭旁人,
緝綴瑕疵遣潛說。一朝詔下辭金屋,班姬自痛何倉卒。
呼天撫地將自明,不悟尋時暗銷骨。白首宮人前再拜,
愿將日月相輝解。苦樂相尋晝夜間,燈光那有天明在。
主今被奪心應苦,妾奪深恩初為主。欲知妾意恨主時,
主今為妾思量取。班姬收淚抱妾身,我曾排擯無限人。
古來苦樂之相倚,近于掌上之十指。君心半夜猜恨生,
荊棘滿懷天未明。漢成眼瞥飛燕時,可憐班女恩已衰。
未有因由相決絕,猶得半年佯暖熱。轉將深意諭旁人,
緝綴瑕疵遣潛說。一朝詔下辭金屋,班姬自痛何倉卒。
呼天撫地將自明,不悟尋時暗銷骨。白首宮人前再拜,
願將日月相輝解。苦樂相尋晝夜間,燈光那有天明在。
主今被奪心應苦,妾奪深恩初為主。欲知妾意恨主時,
主今為妾思量取。班姬收淚抱妾身,我曾排擯無限人。
唐代·元稹的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
? 元稹的詩(562篇) 〕
宋代:
李之儀
疏簾弄影不驚塵,百憶恒沙認此身。轉盼回頭已陳跡,那知猶作未歸人。
疏簾弄影不驚塵,百憶恒沙認此身。轉盼回頭已陳跡,那知猶作未歸人。
宋代:
郭鳳
云封舜冢杳難尋,徒取箾韶索九陰。
學講執中恁古籍,道傳精一抱遺心。
雲封舜冢杳難尋,徒取箾韶索九陰。
學講執中恁古籍,道傳精一抱遺心。
宋代:
張嵲
無復余聲到耳邊,衡門不閉亦蕭然。
風枝鳥語皆無賴,每向春晴聒晝眠。
無複餘聲到耳邊,衡門不閉亦蕭然。
風枝鳥語皆無賴,每向春晴聒晝眠。
唐代:
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遊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複何顔。
明代:
石寶
明月出東方,蟲聲初在戶。宿靄倏已收,庭階出芳杜。
流云翻細波,坐對喜欲舞。秋色何悠揚,龍泉碧花古。
明月出東方,蟲聲初在戶。宿靄倏已收,庭階出芳杜。
流雲翻細波,坐對喜欲舞。秋色何悠揚,龍泉碧花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