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草除根
翦草除根 (翦艸除根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iǎn cǎo chú gēn,翦草除根是中性詞。。。。

拼音讀音
拼音jiǎn cǎo chú gēn
怎么讀
注音ㄐ一ㄢˇ ㄘㄠˇ ㄔㄨˊ ㄍㄣˊ
繁體翦艸除根
出處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例子他若不來,你卻莫怪,他若來了,定與你翦草除根。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8回
正音“翦”,不能讀作“qiān”。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后患。
辨形“除”,不能寫作“鋤”。
辨析翦草除根和“斬盡殺絕”;都有“徹底消滅”的意思。但翦草除根偏重在深度和事情的后果上;形容消滅得十分徹底;“斬盡殺絕”偏重在廣度和數(shù)量方面;形容全部消滅;不留一點(diǎn)兒。
近義詞斬盡殺絕、剪草除根
反義詞放虎歸山
英語destroy root and branch
※ 成語翦草除根的拼音、翦草除根怎么讀由萬詞庫-專業(yè)的漢語詞典與文學(xué)資料庫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zhuǎn)拼音
遏惡揚(yáng)善 | 遏:阻止;揚(yáng):宣揚(yáng)。禁絕壞事,宣揚(yáng)提倡好事。 |
支支吾吾 | 亦作“支支梧梧”。謂說話吞吞吐吐,含混躲閃。 |
如履薄冰 | 好像踩著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 |
野心勃勃 |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盤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野心很大。 |
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yáng);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zé)。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歇斯底里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苦思冥想 | 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
故步不離 | 故步:舊的步法。比喻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不求上進(jìn)。 |
目不轉(zhuǎn)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zhuǎn)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流離顛沛 | 由于災(zāi)荒或戰(zhàn)亂而流轉(zhuǎn)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
姹紫嫣紅 | 姹:美麗;嫣:妖艷;美好。形容各色的美麗花朵爭相斗妍。也作“嫣紅姹紫”。 |
供不應(yīng)求 | 供應(yīng)不能滿足實(shí)際需要。供:供應(yīng)。 |
昂藏七尺 |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jié);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zhì)的和非本質(zhì)的弄顛倒了。 |
不能自拔 | 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jìn)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
孝子賢孫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泛指有孝行的子孫。 |
戰(zhàn)天斗地 | 戰(zhàn)、斗:泛指斗爭。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 |
國無寧日 |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
心煩意亂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nèi)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面有難色 |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白云蒼狗 | 蒼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頃刻間變成烏云;像黑狗一樣。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yáng)教化的人。 |
雷大雨小 | 比喻說得多,做得少,聲勢很大,實(shí)效很小。 |
認(rèn)賊作父 | 把壞人當(dāng)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刮目相看 |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無窮無盡 | 窮、盡:完。沒有盡頭;沒有限度。 |
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無本買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