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于心應于手
得于心應于手 (得于心應于手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得于心應于手是中性詞。。。。

拼音讀音
拼音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
怎么讀
注音ㄉㄜˊ ㄩˊ ㄒ一ㄣ 一ㄥˋ ㄩˊ ㄕㄡˇˊ
繁體得于心應于手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例子宋·歐陽修《書梅圣俞稿后》:“樂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應于手而不可述之言也。”
用法作謂語、狀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得心應手
※ 成語得于心應于手的拼音、得于心應于手怎么讀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化敵為友 | 將敵對勢力化成友好勢力。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
二百五 | 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
不二法門 | 不二:唯一的;法門:修行的門徑。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徑。 |
人面獸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卻像獸類。形容品德極壞。 |
無法無天 | 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
辭簡意足 | 簡:簡要;足:充實,完備。文詞簡要而內容充實。 |
百戰百勝 | 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戰;所向無敵。 |
喜新厭舊 |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
神出鬼入 |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
餓虎吞羊 | 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
半吊子 | 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
不翼而飛 | 翼:翅膀;不翼:沒有翅膀。沒有翅膀就飛走了。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作“無翼而飛”。 |
有權有勢 | 勢:地位和權力。既有權力,又有地位。 |
粗服亂頭 | 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形容不講究修飾。 |
穢德垢行 |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
指手劃腳 |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評論指責。 |
興高采烈 | 興致高;精神飽滿。采:精神;烈:強烈;旺盛。 |
道山學海 | 道、學:學問。學識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學識淵博。 |
皮笑肉不笑 |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無影無蹤 |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飛蛾撲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