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莽
詞語解釋
伏莽[ fú mǎng ]
⒈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叢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軍隊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潛藏的寇盜。
引證解釋
⒈ ?莽,叢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軍隊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潛藏的寇盜。
引《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
唐 李德裕 《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險。”
清 黃宗羲 《閻公神道碑銘》:“伏莽一發(fā),必不可支。”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方今伏莽時聞,災(zāi)荒頻見。”
國語辭典
伏莽[ fú mǎng ]
⒈ ?本為軍隊藏匿草叢中,后世用以指隱伏的盜匪。
引《舊唐書·卷一·高祖本紀(jì)·史臣曰》:「由是攫金有恥,伏莽知非。」
近盜匪
相關(guān)成語
- mù qián目前
- zhèi xiē zǐ這些子
- shí èr mài十二脈
- wú fǎ wú tiān無法無天
- zhān shè瞻涉
- yú shè逾涉
- dào cǎo rén稻草人
- nèi mù內(nèi)幕
- cūn gū村姑
- qīn fàn侵犯
- shuǎng shēn fěn爽身粉
- shēng yīng聲英
- gōng zuò miàn工作面
- jiē guǒ結(jié)果
- zhǔ rèn主任
- yǎn shì演示
- qiú lù dài球路帶
- yuàn shēng zài dào怨聲載道
- diào chá調(diào)查
- sān bǎi qián三百錢
- yí zèng遺贈
- ér shí兒時
- hòu jìn后晉
- guài wù xiāng怪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