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砭
詞語解釋
針砭[ zhēn biān ]
⒈ ?古代的一種針刺療法,現已失傳。砭是古代治病的石頭針。
英an ancient form of acupuncture;
⒉ ?比喻指出錯誤,勸人改正。
例時時苦語見針砭,邂逅天涯得三益。——范成大《晞真閣留別方道士》
針砭時弊。
英point out sb.'s errors and offer salutary advice;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鍼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針。亦謂針灸治病。
引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益困》:“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鍼砭》:“古者鍼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
清 孫枝蔚 《自號濁翁因賦》:“此疾何時瘳,難施鍼砭術。”
張弦 《記憶》:“如果說,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難于針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癬疥之患,不就發生于你 秦慕平 這塊基本健康的肌膚之上嗎?”
國語辭典
針砭[ zhēn biān ]
⒈ ?一種以石針刺經脈穴道的治療方法。宋·祖士衡也作「針砭」。
引《西齋話記》:「隴州道士曾若虛者,善醫,尤得針砭之妙術。」
⒉ ?比喻規勸過失。也作「針砭」。
引《紅樓夢·第九八回》:「那寶釵任人誹謗,并不介意,只窺察那寶玉心病,暗下針砭。」
相關成語
- mù mù rán木木然
- jiàn suǒ wèi jiàn見所未見
- dà gàn大干
- rè píng héng熱平衡
- zhuàng mìng láng撞命郎
- shū tú tóng guī殊途同歸
- bǎi èr zǐ百二子
- jǐng dí警笛
- nián mài年邁
- yuán èr元二
- dà yáo dà bǎi大搖大擺
- chéng dān承擔
- shuǐ wāng wāng水汪汪
- jiāo tǔ焦土
- shào nián fàn少年犯
- xiàng shàng向上
- tú zhōng途中
- zhèn róng陣容
- tǔ zhōng土中
- qiū shuǐ秋水
- wǔ huì舞會
- qì lì氣力
- wài zhuàn外傳
- fǎn wù zhì反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