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干戈
大動干戈 (大動干戈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dòng gān gē,大動干戈是貶義詞。。。。

拼音讀音
拼音dà dòng gān gē
怎么讀
注音ㄉㄚˋ ㄉㄨㄥˋ ㄍㄢ ㄍㄜˊ
繁體大動干戈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
例子同學(xué)們應(yīng)友好相處,不能為一些小事情而大動干戈。
正音“干”,不能讀作“gàn”。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辨形“戈”,不能寫作“弋”。
謎語動武
近義詞大打出手、大張旗鼓、興師動眾
反義詞偃旗息鼓、鳴金收兵
英語get into a flight
日語大いに干戈 (かんか)を艕 (まじ)える,大袈裟 (おおげさ)にする
※ 成語大動干戈的拼音、大動干戈怎么讀由萬詞庫-專業(yè)的漢語詞典與文學(xué)資料庫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zhuǎn)拼音
說雨談云 | 雨、云:男女歡合。談?wù)撃信畾g合之事。 |
二八佳人 | 二八:指十六歲:佳人:美女。十五六歲的美女。 |
胸有成竹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xiàn)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八荒之外 | 八面荒遠(yuǎn)的地方以外。形容極其曠遠(yuǎn)。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內(nèi)心。外表和內(nèi)心一個樣。外表與內(nèi)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nèi)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婆婆媽媽 | 形容人動作瑣細(xì),言語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敢不承命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
各行各業(yè) |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yè)。 |
定國安邦 |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wèi)國家,使國家安定穩(wěn)固。 |
羊質(zhì)虎皮 | 質(zhì):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fā)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帶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輕寒”、“料峭春寒”。 |
綠林強盜 | 指山林的強盜。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當(dāng)頭棒喝 | 當(dāng)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xué)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lǐng)悟程度。現(xiàn)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戰(zhàn)不旋踵 | 旋:轉(zhuǎn)。踵:腳后跟。打仗時不向后轉(zhuǎn)。形容勇猛向前。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單刀直入 | 單刀:短柄長刀;直:徑直;入:刺入。用短柄長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認(rèn)準(zhǔn)目標(biāo);勇猛向前。后比喻說話、辦事直截了當(dāng);不繞彎子。 |
師嚴(yán)道尊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yán)。《禮記 學(xué)記》:“凡學(xué)之道,嚴(yán)師為難。師嚴(yán)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xué)。”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yè)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yán)如此。” |
無微不至 | 微:細(xì)微;至:到。形容關(guān)懷、照顧得非常細(xì)心周到。 |
見所不見 | 見“見所未見”。 |
池魚之殃 | 比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禍害。 |
援筆立就 | 一拿起筆瞬間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
息跡靜處 | 息:止息;跡:行跡,腳印;處:處所。要想不見行跡,只有自己靜止不動。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
以身作則 | 身:自身;則:準(zhǔn)則;榜樣。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
連篇累牘 | 連:連接;篇、牘:古代寫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疊、堆積。指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一件事。形容文辭冗長。 |
奪其談經(jīng) | 比喻在辯論中壓倒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