衒鬻

詞語解釋
衒鬻[ xuàn yù ]
⒈ ?叫賣;出賣。
⒉ ?猶夸耀。
引證解釋
⒈ ?叫賣;出賣。
引漢 王逸 《九思·疾世》:“抱昭華兮寶璋,欲衒鬻兮莫取。”
《后漢書·崔駰傳》:“叫呼衒鬻,縣旌自表者,非 隨 和 之寶也。”
三國 魏 曹操 《抑兼并令》:“下民貧弱,代出租賦,衒鬻家財,不足應命。”
明 方孝孺 《憫知賦哀葉廷振》:“眾喧闐以衒鬻兮,兢攘竊而不怍。”
⒉ ?猶夸耀。
引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名臣》:“祥符 中, 王沂公 奉使 契丹,館伴 耶律祥 頗肆談辨,深自衒鬻,且矜新賜鐵券。”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和‘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品中的主角,或夸耀其頹唐,或衒鬻其才緒,是截然兩樣的。”
分字解釋
※ "衒鬻"的意思解釋、衒鬻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